2019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大规模扩招100万人”,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缓解当前就业压力,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2020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这是党中央抓“六保”、促“六稳”,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为了圆满完成教育部下达内蒙古自治区的2020年高职扩招任务,按照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的《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教育部办公厅等六部门关于做好2020年高职扩招专项工作的通知》及教育部相关会议要求,在认真总结2019年高职扩招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对接相关厅局,采取措施共同推进高职扩招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报告如下。
一、关于扩招工作总体情况
(一)2019年扩招完成情况
2019年教育部下达区高职扩招任务12800人。5月23日,自治区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林少春主持会议并讲话,并就高职扩招有关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了工作要求。自治区教育厅成立了由侯元厅长任组长,相关处室和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高职扩招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扩招相关工作。并会同自治区人社厅、农牧厅、退役军人事务厅等厅局制定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落实2019年高职扩招任务实施方案》(内教办发﹝2019﹞134号),确定了招生对象、明确了扩招院校、招生专业和考试方式。对于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牧民工和新型职业农牧民,可免于文化素质考试,由各高校组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职业适应性测试或职业技能测试。
参与扩招的高职院校按照我厅组织召开的动员大会要求,通过学校网站、印发招生简章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动员,在企事业单位、民办幼儿园、乌兰牧骑、农村牧区等组织生源。自治区人社厅就业服务局依托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综合服务大厅窗口、各类招聘会现场宣传台并结合入户宣传,为有需求的下岗失业人员、农牧民工和外来务工人员做好政策解读服务工作。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印发《关于做好退役军人2019年报名参加高职扩招专项考试宣传工作的通知》,利用报纸、广播、门户网站、一对一电话通知、点对点告知等形式积极开展宣传动员。在士兵退役前夕,组织职业学院老师、地方人才击鼓讲师团开展“送政策进军营”活动,为“高职扩招专项考试”补报名做好思想动员工作。
在相关厅局的配合下,在高职院校的积极组织、宣传动员下,区高职扩招录取14006人,超额完成教育部下达的12800人的扩招计划。2020年年初,会同自治区财政厅,对2019年高职扩招任务完成较好的学校给予了资金奖励。
(二)2020年高职扩招工作安排情况
2020年教育部下达区高职总计划76000人(含高职扩招计划),计划与上年持平。为了持续做好高职扩招工作,目前,教育厅拟定了《关于做好我区2020年高职扩招专项工作的通知》,厅内已征求相关处室的意见,近期拟征求自治区发改委、财政厅等部门意见并修改后联合印发。通知明确了厅局在高职扩招工作中的职能职责,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制定专项工作方案、科学合理安排招生专业和计划并做好生源组织宣传工作。2020年高职扩招工作拟在普通本专科招生录取工作后期开始。
二、关于扩招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组织生源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应届生源同比减少,有升学意愿的中职毕业生已经通过对口升学考试、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等升入高职院校,挖掘中职在校生潜力有限。若干年积累的有求学意向的社会考生绝大多数都已入学,社会生源增长乏力。
二是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牧民工等群体上学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下岗职工和农牧民工受年龄因素、工作稳定性等多方因素影响,特别是学习期间难以获得稳定足够的收入,学费和生活费支出又进一步加重其经济压力,因此在报考时顾虑较多。此类人员参加全日制学习的意愿并不强烈。
三是四类重点群体生源质量参差不齐。除部分退役士兵有一定文化基础外,其他几类人员大多文化水平较低,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四是教学组织与教学难度加大。高职扩招考试招生面对的生源与以往不同,所在地分散,并且分布在各行各业,教学组织与教学难度加大。
五是顶层设计相对滞后。2019年扩招工作开展以来,在政策支持、教育教学组织管理、毕业资格认定等方面没有形成顶层设计,各地解读把握标准不一,不利于生源组织和后续教育教学管理。
六是师资队伍建设面临挑战。一方面扩招后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师资紧张状况,多数学校生师比已经接近或超过18:1。2019年,区27所扩招院校中,有十几所高校生师比高于18:1,被审计署点名要求整改。另一方面由于扩招生源特殊,需要学校派出教师进行授课,额外增加了学校经费开支和教师工作量。
七是扩招后高职学校生均办学条件有所下降。2019年我区虽然利用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经费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但是由于在校生规模的急剧扩大,加之历史欠账,对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将各类在校生按当量折合后进行测算,有些学校生均条件指标有所下降,资源紧张情况凸显。27所扩招院校中,按照教育部文件五项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即:生师比、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仪器设备值、生均图书、研究生学位教师比例)的“合格”标准衡量,除生均仪器设备值和研究生学位教师比例两项指标全部达标外,其他三项指标中,生师比不达标的学校有16所;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不达标的有11所学校;生均图书不达标的有15所学校。
三、关于做好扩招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是自治区发改委会同自治区教育厅,按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标准》做好承接高职扩招任务学校的标准化建设情况调查摸底,切实找准院校标准化建设短板。同时,指导并帮助高职院校做好项目前期各项工作,将符合条件的建设项目推送至国家重大项目库,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支持项目建设。
二是自治区财政厅在保障教育合理投入的同时,优化教育支出结构,新增教育经费继续向职业教育倾斜,引导盟市进一步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生均拨款水平,在巩固落实好高等职业教育生均财政拨款水平达到12000元的基础上,根据发展需要和财力情况逐步提高拨款水平。同时,为解决扩招后教学费用增加的问题,建立高职扩招专项奖补机制,增加扩招绩效工资额度,用于发放扩招增加的课时费,支持高职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三是按照扩招需求,一方面积极协调自治区相关部门下放学校办学自主权,简化招聘程序,及时补充教师。另一方面按照国家关于职业教育改革有关精神,结合扩招院校实际,进一步指导高校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从行业企业引进专家和技术骨干承担兼职教学任务。通过增加编制、资源整合、专项培训培育等渠道,加快补充急需的专业教师。
四是积极营造良好的高职扩招政策环境,一方面可以积极吸引四类人员通过学习提高职业技能和水平,另一方面扩招学生毕业后,用人单位能够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就业的岗位和就业环境,避免社会舆论将高职扩招教育视作“次等教育”。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职教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