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近期,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规划》全面总结了“十三五”时期就业的成就,系统谋划了“十四五”工作,也勾勒了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蓝图。“十三五”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把就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会同各方面砥砺前行、攻坚克难,推动就业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十三五”时期就业工作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就业规模保持稳定。城镇新增就业6564万人,超额完成5000万人的目标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维持在4.2%以下的较低水平,低于5%以内的预期控制目标。城镇调查失业率在“十三五”期间正式发布,2020年底为5.2%。
二是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城镇就业稳定增长,2020年达4.6亿人,占比从2016年的55.2%提升至2020年的61.6%。第三产业就业规模扩大,2020年末达3.6亿人,占比从2016年的43.3%提升至2020年的47.7%。中西部地区就近就地就业增多,区域就业结构更均衡。
三是重点群体总体平稳。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增长,就业水平保持稳定。农民工总量扩大,2020年底达到28560万人。就业扶贫扎实推进,2020年底,全国贫困劳动力务工规模3243万人。困难群体得到有效帮扶,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2720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873万人。
四是就业质量逐步提升。劳动者素质普遍提高,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0.2年提高到10.8年,技能人才总量由1.3亿人增至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5000万人。技能人才总量稳步增长,结构不断改善,职工工资收入合理增长,劳动权益保障加强,社会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保障水平逐步提高。
“十三五”期间,面对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严重冲击,就业局势能够保持总体稳定,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总结经验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就业优先聚合力。将就业摆在“六稳”“六保”工作的首位,在这期间,首次提出就业优先政策,并置于宏观层面,强化财政、货币等宏观政策与就业政策协同联动,稳定就业增长基本盘。
二是完善政策强助力。聚焦保市场主体、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支持新就业形态发展,持续推出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政策组合拳。
三是创业创新添动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活力迸发,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涌现,劳动者就业渠道更加多元。
四是强化服务增活力。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持续开展“春风行动”,还针对疫情带来的一些特殊情况、带来的冲击,创新推出了百日千万网络招聘等服务活动。还有像今年春节之前,我们就开展有针对性的“稳岗留工”这样一些有特色的专门的服务活动。线上线下相关的就业服务活动都在持续开展,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为应对市场波动提供了重要保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就业工作的机遇和挑战并存。这次出台的《规划》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最新举措,是未来一个时期就业工作的重要指引。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规划》部署安排,以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目标,以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主线,完善政策体系,强化培训服务,注重权益保障,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容量,努力提升就业质量,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