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78-55601

联系方式

地址:总院:北京大兴亦庄开发区景园北街2号中骐美东产业园A座207 厦门分院: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嘉禾路21号新景中心A栋2202 新疆分院: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光明路59号时代 广场A座三十一层31A-0799
电话:

政策文件
首页 > 新闻资讯 > 政策文件 >

中央网信委:提升新兴职业群体数字技能 完善数字技能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发布时间:2021-11-05    阅读次数:

近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对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作出安排部署。


《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


数字素养与技能是数字社会公民学习工作生活应具备的数字获取、制作、使用、评价、交互、分享、创新、安全保障、伦理道德等一系列素质与能力的集合。

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是顺应数字时代要求,提升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任务,是实现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弥合数字鸿沟、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实施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行动纲要。


图片



(三)提升高效率数字工作能力
9.提高产业工人数字技能

完善企业员工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立和共享职工培训中心、网络学习平台等培训载体,丰富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内容,提高员工职业胜任力。

健全企业职工培训制度,针对产业工人系统开展面向生产全环节的数字技能培训,持续壮大现代产业工人队伍,培养数字领域高水平大国工匠,提升数字化生产能力。

提升企业管理人员数字素养,建立数字化思维,提高数字化经营管理能力。

专栏3 数字技能产教融合工程
搭建产教融合平台。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数字技术重点应用领域,深入实施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集中产教融合型城市、行业、企业优质资源,布局建设数字化、高水平、专业化、开放型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和人才联合培养基地。
创新产教融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支持企业与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共建联合学院、实验室、实习基地等,推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联盟、与行业联合、同园区联结,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加快构建规范化数字技能教学和实习实训体系。
10.提升农民数字技能。

构建现代农业科教信息服务体系,优化完善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汇集整合新技术推广、电商销售、新媒体应用等优质培训资源,持续推进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对数字化“新农具”的使用能力。

引导企业、公益组织等参与农民数字技能提升工作,推动数字服务和培训向农村地区延伸。

11.提升新兴职业群体数字技能。

面向“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服务、线上办公、“虚拟”产业园、“无人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制定数字领域新职业的职业标准,丰富职业培训课程,开展从业人员培训,壮大新兴职业群体人才队伍。

引导支持新兴职业群体,积极利用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创新创业。

12.开展妇女数字素养教育与技能培训。

依托各类网络平台,推出一批面向妇女设计制作的数字素养公开课,增强妇女安全上网、科学用网、网上创业等的数字意识和能力。

加强妇女通过网络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加大直播带货、电商运营等培训力度,引导西部地区、偏远山区妇女网上就业创业。

13.提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数字治理能力。

加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信息化培训力度,丰富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领域线上培训资源,把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数字治理能力作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的重要教学培训内容。

引导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提升学网、懂网、用网的能力。在公务员选拔任用中,加强数字能力方面的考察。

专栏4 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数字素养提升工程
建立领导干部数字素养全员培训体系,分层次、分类别、分阶段推进领导干部全员培训。建立公务员数字技能分级分类培训体系,全覆盖、差异化开展公务员数字技能培训。
(四)构建终身数字学习体系
14.提升学校数字教育水平。

将数字素养培育相关教育内容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设立信息科技相关必修课程,打造优质精品教材,开展数字素养相关课外活动。

加强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数字技术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推进数字技能基础课程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完善数字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鼓励学生运用数字技术创新创业。

实施战略型紧缺人才培养教学资源储备计划,加大相关领域数字教学资源储备。开展教师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提高教师运用数字技术改进教育教学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中小学、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持续壮大高水平数字技能师资力量。

全面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建设一批智慧教室、智慧教学平台、虚拟实验室、虚拟教研室等,全面提升数字化水平,支撑引领教育信息化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引导科学合理使用数字产品,保护师生视力健康。

15.完善数字技能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完善数字技能职业教育,加强职业院校数字技能类人才培养,动态更新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推进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优化完善课程设置,建设高水平数字技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

制定完善数字技能职业教育国家标准,推行“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打造一批高水平数字技能职业院校和专业。

加大数字技能职业培训力度,研制培训方案和内容标准,规范数字技能职业培训,试点探索“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模式,推动数字化培训模式发展。

16.建设数字技能认证体系与终身教育服务平台。

推进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发挥开放大学优势,推动制定面向全民、适应行业发展的数字技能能力框架和认证单元,搭建国家级数字技能终身教育服务平台,设计符合相关标准的课程体系和配套学习资源与服务,贯通培训、学习、体验、考核、学习成果认定、学分互换等环节,为全民终身数字学习体系的建设提供可信可靠的“补给站”和四通八达的“立交桥”。

专栏5 退役军人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工程
建立退役军人数字信息档案。依托退役军人建档立卡工作,进一步丰富完善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的综合信息数据库,系统分析研判广大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的数字技能提升需求,形成电子档案。
引导退役军人逐步提高数字技能。引导学校、社会机构等开发面向退役军人的线上线下学习资源,积极发展退役军人移动服务平台,推出电子优待证,为退役军人提供线上就业创业服务,帮助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