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78-55601

联系方式

地址:总院:北京大兴亦庄开发区景园北街2号中骐美东产业园A座207 厦门分院: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嘉禾路21号新景中心A栋2202 新疆分院: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光明路59号时代 广场A座三十一层31A-0799
电话:

技能人才
首页 > 新闻资讯 > 技能人才 >

明鉴公司大力推进技能人才自主评价 实现企业和人才“双赢”

发布时间:2022-06-14    阅读次数:

3月以来,山东省各地市相继发生新冠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按下了暂停键。随着各行业有序重启,明鉴评价咨询(青岛)有限公司全面落实青岛市人社局下发的《关于全面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中对于在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中全面推行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的有关要求,大力推进我市企业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支持和激励专业技术人才充分发挥自身才能,助力企业复工复产,让企业和人才实现“双赢”。

图片

经过近3个月的前期准备及报名工作,2022年5月17日,青岛鑫复盛餐饮有限公司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理论考试在鑫复盛礼记酒店拉开帷幕,本次技能认定涵盖了两个工种(三个等级)共73人参加。

图片

城阳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亲临考试现场,对考试进行指导和监督。本次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由企业技能人才评价专家团队——明鉴评价咨询(青岛)有限公司与鑫复盛集团共同组织筹划,制定实施方案,设立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督导组、考评组、考务组等,按照高标准,严要求,从防疫措施、考场编排、题库组卷、人脸识别等环节做好各项筹备实施工作,确保考试有序开展。

图片

本次鑫复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理论考试中还创新性地引入Pad机考技术,这在青岛市企业自主评价工作中属于首例。Pad机考可以实现海量题库随机组卷、考题乱序排列,避免作弊;在线评分、现场直出成绩,方便高效;云存储考务资料档案五年,评价全程可追溯;轻便携带、直进企业,不需额外租赁机考考场,缩减成本减少防疫隐患。

图片

“谁用人、谁评价,真正让企业说了算,国家将技术人才自主评价权限下放到企业,不仅能让我们结合自身实际精准地评选和认定出需要的人才,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一灵活的方式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在集团内营造出‘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让企业得到真实惠。”鑫复盛相关负责人为此次评价工作点赞。“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总结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认定经验,把自主评价认定作为一把衡量员工技能水平的标尺,提升员工专业技能水平,提高员工与岗位匹配的准确性,从而进一步壮大企业技能人才队伍。”今年以来,为推进全市企业自主评价工作落实,明鉴评价咨询(青岛)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主动服务,加强调研摸底,深入企业走访,了解企业评价工作基础、组织管理、难点问题,“点对点”进行指导服务。鼓励企业根据生产实际确定评价的职业(工种)范围,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行业企业评价规范或企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最新技术规范,自主选择评价方式方法,把企业认可的技能人才选评出来,并兑现相应待遇。下一步,明鉴公司将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扩大评价单位、项目、对象等覆盖面,引导更多优质企业自主评价技能人才,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数量,助力产业发展。


相关链接


明鉴评价咨询(青岛)有限公司是由高投集团青岛高新区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与北京欣辰测评技术研究院合资成立的国有控股公司,主要致力于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搭建、第三方评价机构申报咨询、行业认定和地方认定、 技能提升平台开发、职业技能大赛承接、职业标准和专项能力开发等多项工作,配合各级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做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发扬工匠精神,打造人才高地,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多的职业技能型人才。


为企业提供技能人才培养与评价“一条龙”服务。

1.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结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具体要求,指导企业组织材料进行申报。

(1)编制实施方案

(2)制定合理可行的申报条件和破格申报条件

(3)调整职业技术规范,使其更具实用性和可行性(4)建立完善培养、评价、使用、激励机制

2.企业培训与人才评价服务:

(1)制定培训大纲和培训方案

(2)提供专业化培训专家队伍

(3)提供“线上”+“线下”考前培训

(4)制定评价考核方案

(5)提供专业化命题

(6)组织考核工作并实施监督

(7)电子档案管理

(8)证书打印

(9)政府补贴申领咨询服务

3.专业化职业技能培训评价系统(网上报名、题库管理、考务管理、智能化考试、在线评分、证书管理、电子档案管理、评价过程追溯、统计分析等)


服务优势

权威:国有企业,规范服务,信誉保障。

专业:原青岛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专家团队,专业价值、经验丰富。

品质:提供企业技能人才培养与评价领域全产业链、全产品线、全生命周期的专业化解决方案。

创新:独有的“技能人才大数据云平台”,率先引进人脸识别和生物识别技术,有效实施、保证了培训考核的真实性、公平性与规范性,助力人才培养工作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