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78-55601

联系方式

地址:总院:北京大兴亦庄开发区景园北街2号中骐美东产业园A座207 厦门分院: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嘉禾路21号新景中心A栋2202 新疆分院: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光明路59号时代 广场A座三十一层31A-0799
电话:

地方新闻
首页 > 新闻资讯 > 地方新闻 >

湖北:推动职业技能培训高质量发展 为技能型社会建设培养劳动者大军

发布时间:2022-07-14    阅读次数:

技能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职业技能培训是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扩大就业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技能型社会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职业技能培训从“三年行动”向“五年规划”转型的关键之年。面对新形势、立足新阶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职业技能培训高质量发展具有良好工作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参与和鼎力支持下,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基本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

(一)职业技能培训政策体系不断健全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2018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2021年,经国务院同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四部门印发《“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对重点群体、重点领域、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等出台一系列职业培训行动计划和政策措施。聚焦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下岗失业人员、原贫困劳动力、脱贫劳动力、长江流域禁捕退捕渔民等重点群体群体,组织实施专项培训计划。制定《“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提升全民数字技能工作方案》。会同有关部门全面推行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组织实施工业通信业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安全技能提升行动计划、康养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实施“马兰花”创业培训计划等。这些政策措施和地方探索实践积极促进了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训,不断形成了有效的经验和制度机制,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实施体系不断完善

近年来,我国建立并推行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劳动者学习工作终身、适应就业创业和人才成长需要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以政府补贴培训、企业自主培训、市场化培训为主要供给,以行业企业、技工院校等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等为主要载体,以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创新培训为主要形式,不断构建资源充足、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载体多元、方式科学的培训组织实施体系。并可根据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需求,开展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等级培训、专项职业能力培训和其他与就业岗位要求相关的技能培训等。

(三)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格局不断强化

各级政府把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作为民生工程,切实承担主体责任,加强组织协调,形成省级统筹、部门参与、市县实施的工作格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发展改革、财政、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和单位积极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加大职业技能培训资源统筹、共享力度,形成工作合力,提升职业技能培训效果。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期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 22个部门协同推进工作,形成各方面齐抓共管、联动发力的工作格局。2019-2021年累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8300多万人次、以工代训3600多万人,为有效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稳定和扩大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全面深入准确把握

新时期职业技能培训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对职业技能培训提出新要求、做出新部署。职业技能培训高质量发展必须全面准确把握新时期背景下总体要求。

(一)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决策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做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2018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部署建立并推行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劳动者学习工作终身、适应就业创业和人才成长需要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2021年经国务院同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这也是我国首次编制的国家级职业技能培训五年专项规划。

(二)深入理解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任务目标

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发展实体经济,亟须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就业新增长点、新就业形态不断发展,劳动者参加培训提升人力资本和专业技能的内在动力逐渐增强。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是职业培训的基本属性,体现了职业培训的有效性;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提高就业质量是职业培训的社会属性,体现了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劳动者大军是职业培训的发展属性,体现了职业培训的前瞻性。开展高质量职业技能培训,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就业导向、提质扩容,构建以企业为主体、院校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聚焦劳动者技能素质提升,大力弘扬和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注重培养劳动者职业道德和技能素养,不断提升培训质量,扩大培训规模,吸引更多劳动者技能就业、技能成才。

(三)准确领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重点方向

当今,需围绕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进一步优化培训供给和结构,加强标准化建设,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发挥企业培训主体作用,大力开展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新型学徒制培训。做好青年、农村转移劳动力等各类重点群体就业技能培训,加强创业培训和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技能培训。瞄准就业创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确定培训内容,围绕市场紧缺职业开展就业技能培训,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开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产业培训,加大新职业和数字技能等培训,努力提高培训后的就业创业成功率,加快培养适应产业发展和企业岗位实际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为技能型社会建设培养劳动者大军?

职业技能培训的规模质量要不断适应建设技能型社会需求,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发动全社会力量,共同推动职业技能培训高质量发展,建设规模宏大、质量过硬、结构合理的技能劳动者大军。

(一)建立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机制

建立健全四个机制,即建立市场化社会化发展机制,加大政府、企业、社会等各类培训资源优化整合力度,提高培训供给能力;建立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机制,形成与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相衔接、与终身培训制度相适应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建立质量评估监管机制,健全以培训合格率、就业创业成功率为重点培训绩效评估体系,对培训机构、培训过程进行全方位监管;建立技能提升多渠道激励机制,推动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待遇形成相互协调统一的激励机制,促进技能人才成长。

(二)大规模高质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加强培训基础平台建设,以企业培训中心、技工院校等职业院校、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公共实训基地等为主体,并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建设覆盖全国的技能实训和创业实训网络。重点实施三类培训,即围绕就业创业重点群体,广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全面加强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大力推进创业创新培训。深入组织实施专项培训行动计划,提高培训针对性、有效性。加大培训公共服务力度,持续做好“两目录一系统”建设工作,为劳动者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和培训项目提供便利。加强教学资源建设,不断开发完善培训教材和数字资源,组织开发并推动使用职业培训包。

(三)着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建筑业以及现代农业等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加大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研修培训,组织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和产业紧缺人才培训。对企业关键岗位的高技能人才,开展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培训。拓宽技术工人职业发展通道,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提升高技能人才社会影响力和公众关注度,努力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四)全面提升工作能力水平

职业技能培训是促就业、稳就业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增强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把培训工作融入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工作全局去思考谋划推动。推动将培训工作列入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强化一盘棋观念,更好地凝聚有关部门、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行业企业和培训机构的共识,形成工作合力。坚持改革思维、问题导向,抓住制约工作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推动改革创新。构建责任明晰、措施有效、保障有力的落实机制,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谱写新时代高质量职业技能培训事业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