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78-55601

联系方式

地址:总院:北京大兴亦庄开发区景园北街2号中骐美东产业园A座207 厦门分院: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嘉禾路21号新景中心A栋2202 新疆分院: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光明路59号时代 广场A座三十一层31A-0799
电话:

聚焦就业
首页 > 新闻资讯 > 聚焦就业 >

人口 “浙” 十年之劳动就业

发布时间:2022-10-28    阅读次数:

自2010年以来的10年中,浙江省常住人口除自然增长以外,还吸纳了大量省外流入人口,人口总量、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及就业人口总量快速增长,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较为充足的劳动力资源。总体来看,浙江仍处于人口红利期。

一、劳动年龄人口

按照最新的定义,劳动年龄人口即16-59岁这一年龄区间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和就业人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只要处于合适的年龄区间即符合定义,后者主要关注就业状态。就业人口中,绝大部分是劳动年龄人口,而劳动年龄人口中的大部分是就业人口,两者有很大的交叉,但并不等同。

(一)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增加,但增速慢于总人口增速。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省共有劳动年龄人口4326.53万人,比2010年同口径人数增加418.71万人,增加人数比前一个10年(2000-2010年)少345.92万人;劳动年龄人口占全部常住人口数的67.01%,比重比2010年降低4.79个百分点。10年间,总人口增长了18.63%,但劳动年龄人口只增长了10.71%。虽然浙江的劳动年龄人口仍呈增长状态,但增速有所放缓。预计今后10-20年,由于20世纪60、70年代出生高峰期时出生的人口逐步步入退休年龄,浙江的劳动年龄人口增速将进一步放缓,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进一步下降,同时还会面临劳动力短缺、深度老龄化等问题。

(二)人口总抚养比有所上升。

我们一般以14岁和65岁为界,将总人口分成3个年龄段,按照以下公式计算人口总抚养比:人口总抚养比=(14岁及以下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按此计算,2020年人口总抚养比为36.45%,接近2000年水平(36.97%)。国际上一般把总人口抚养比处于50%及以下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按此标准,浙江仍处于人口红利期,但红利水平已不如10年前。按照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的趋势来看,总人口抚养比可能还将继续上升,改善人口结构、不断提高整体人口素质,将是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方向。

(三)劳动年龄人口的地区分布情况。

自2010年以来的10年中,浙江省劳动年龄人口的地区集聚效应比较明显,杭州、金华、宁波、嘉兴等市增量大、增幅高,而舟山、温州、衢州、绍兴等市的劳动年龄人口负增长。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都市区中,除温州外,都有明显增长。分性别看,浙江省男性劳动年龄人口在10年间增长了13.85%,女性增长了7.41%;各市普遍呈现男性增幅快于女性,或者男性降幅慢于女性的趋势。

二、就业人口

人始终是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因素。随着劳动年龄人口的不断增加,浙江省就业人口总量也在持续增长,就业压力更大。但与此同时,数量庞大的就业人口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较为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对就业人口的定义,就业人口是指所有16周岁以上的受调查人口中,在调查前一周,为取得收入而工作了一小时以上(包括临时工、依托互联网平台灵活就业、家庭经营无酬帮工等)的人数。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长表和劳动力调查等数据测算,2020年浙江省就业人口3857.00万人,比2010年增加505.00万人。

(一)三次产业就业人口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伴随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大量从业人员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三次产业就业人口结构呈现明显的此消彼长态势。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口从2010年的573.83万人,减少到2020年的208.00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从17.12%下降到5.39%,同期第一产业GDP占比从4.83%下降到3.36%;第二产业就业人口从2010年的1508.77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1692.00万人,但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从45.01%下降到43.87%,同期第二产业GDP占比从51.61%下降到40.88%;第三产业就业人口从2010年的1269.40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1957.00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从37.87%上升到50.74%,同期第三产业GDP占比从43.56%上升到55.76%。无论从就业人口结构变化还是GDP结构变化情况来看,大体呈现一产降、二产稳、三产升的趋势。

(二)就业人口比下降。

就业人口比是指就业人口(包括正在工作人口以及因在职休假、在职学习培训、保留工资临时停工而暂未工作人口)占16岁及以上常住人口的比重。根据人口普查长表数据,2020年,全省就业人口比为65.26%,比2010年下降5.87个百分点。其中男性就业人口比75.01%,下降5.01个百分点;女性就业人口比54.58%,下降7.38个百分点。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逐步加深,加上年轻人受教育年限逐步加长,就业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即就业人口比)进一步下降。

分学历情况看,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就业人口中,男性就业人口比明显高于女性,而大专及以上学历中,两者差距较小。

显示,学历相对较低的女性其就业参与度也较低,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女性,平均每2个人中就有1人不就业。这主要是因为低学历女性大多为年纪较大、参加工作较早的人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其劳动技能越来越无法满足新时代、新经济业态对劳动力的要求,再加上家庭中男性的收入比以往更高、社会保障日益完善,因此这部分女性逐步退出就业岗位,选择更早退休。与此同时,在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学历的人员中,女性的就业参与度与男性差距并不大,主要因为这部分女性大多比较年轻,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经济独立愿望,其就业观念也与父辈有明显不同,参与就业的意愿更强。因此,应该进一步增加女性的受教育年限,提高其文化素质,以增强女性在就业中的竞争力。

(三)就业人口的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

就业人口中,处于30-49岁年龄的人员往往具有熟练的劳动技能和较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这一年龄段的人口属于最佳劳动年龄人口。2020年全省就业人口中30-49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高达53.59%,比2010年高0.28个百分点。

从图9-2中可以看出,在过去的10年中,16-29岁就业人口比重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主要是因为年轻一代的受教育年限进一步加长;也有部分人因为就业压力较大,选择继续深造以提高就业竞争力,推迟了参加工作的年龄。与此同时,50-59岁就业人口比重明显上升,主要跟常住人口年龄结构有关。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该年龄段人口正是上世纪60年代出生高峰期出生的人口,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该年龄段人口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此外,全省就业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就业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这主要是由于浙江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人均寿命延长,又有较为发达的私营企业,为老年人发挥余热创造了很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