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工作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成效的重要体现,是人才培养输出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法学院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依托党支部建设和党员教育,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聚焦全员协同、思想引领、长效培养和精准施策,全力促进毕业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法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工作。学院党委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就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研判、讨论和落实,深入毕业生日常生活一线开展调研,详细了解毕业生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生活学习难题和最真实的就业需求。建立学院党政领导、辅导员、导师、专业教师等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机制,层层明确工作任务、落实举措,人人头上有专业学生、人人手上有就业任务,用心用情用力助力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形成全员协同、齐抓共管促就业的良好局面。
二、聚焦思想引领,把好就业“思想关”
学院党委以党支部建设为核心,将思政教育、立德树人与就业指导有机融合,结合“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的培养定位,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必修课程,依托学院党政班子讲党课、党团组织生活、形势与政策课程等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和事业观,指导学生职业发展“走得正、走得稳、走得顺”。在学院党委的统一安排下,研究生毕业年级党员同志共上廉政教育警示课,进一步帮助毕业生坚定政治立场,迈好走向社会干事创业的第一步。
学院党委始终坚持就业工作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主战场,鼓励毕业生扎根基层,到祖国需要地方建功立业。
校内依托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实现对毕业生从发展到日常教育、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培养,加强对毕业生理想信念、专业知识、工作能力的引导教育,引领毕业生学在日常、做在日常,三年来共计有116人次荣获校级及以上奖励,其中更有1名党员获得国家级奖励、11名党员荣获省级奖励,真正实现了毕业生党员的全面、高质量发展。
校外充分发挥校友资源,聘请校外辅导员,强化专业对口的就业岗位对接,与多家律所形成长效合作培养机制,推荐毕业生提前实习上岗,积累实践经验、提高专业工作技能,同时邀请行业精英进校为毕业生讲授党课,帮助毕业生在职业衔接上“先行一步”。
学院党委依托高质量党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党员结对帮扶活动,共形成73对结对帮扶小组,帮扶内容包括政治理论修养、学习方式方法、心理辅导、考研、就业等方面;邀请往届优秀毕业生,多次开展“就业大讲堂”等就业经验分享会,就选调生、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律师、深造等专业对口的各个领域,从就业选择、就业准备、职业技能等方面进行交流分享,切实解决毕业生在就业中“急难愁盼”的难题,切实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数量和质量;全面落实就业指导“一人一档”和“一人一策”工作,尤其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少数民族、学业困难学生等特殊困难群体建立重点帮扶台账,及时跟进就业进展、实时关注就业困难,每月定时了解就业需求,并有针对性的通过推送就业信息、提供求职创业补贴等措施,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
三年来,在学校党委和学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学校就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学院成功实现了毕业生中选调生、公务员考试等录取人数连续位居前列、屡创新高的良好局面。截止9月底,2022届毕业生已有91人完成选调生、公务员签约,其中1人进入中央选调、16人签约成都市选调生,26人签约省内选调,28人签约各省份直属机关选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