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78-55601

联系方式

地址:总院:北京大兴亦庄开发区景园北街2号中骐美东产业园A座207 厦门分院: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嘉禾路21号新景中心A栋2202 新疆分院: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光明路59号时代 广场A座三十一层31A-0799
电话:

技能人才
首页 > 新闻资讯 > 技能人才 >

黑龙江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2022-12-05    阅读次数:

为加强全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技能人才有效供给,更好服务龙江经济振兴发展,11月21日,中共黑龙江省委办公厅、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打造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技艺精湛、素质优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抓培养 壮队伍

增强龙江高技能人才硬核实力

从完善体系、优化模式、建强平台、服务发展、整合资源等方面多点发力,加大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为重点领域提供技能人才有效供给。紧扣龙江产业振兴发展,实施引擎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技能人才专项培育。


建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联盟、“政校企”技能人才培养联盟、产业特色型公共实训基地、职业训练院、企业职工培训中心等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载体。


针对不同类别不同群体高技能人才实施差异化培养项目,积极开展“揭榜挂帅”项目制培训。支持技能人才通过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学分转换等方式提升技能等级或学历,支持高技能人才报考龙江工程师学院。


到2025年年底,全省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达到30%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1/3。

优配置 重使用

挖掘龙江高技能人才优势潜力

注重发挥高技能人才创新创造能力,实行“技师+工程师”、“技师+博士”等团队合作模式,在科研和技术攻关中引入技能要素。


鼓励支持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兼任职业学校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完善技能要素参与分配制度,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运用股权激励、项目收益分红等中长期激励工具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激励力度。


不断提高高技能人才收入水平,国有企业高技能人才、高技能领军人才人均收入增幅原则上不低于本企业中层、高层管理人员人均收入增幅。


吸引更多优秀高技能人才服务龙江,对每年为省内企业输送高级工100人以上的技工院校,按规定给予奖励,将引进的获得省部级以上表彰奖励的高技能领军人才按规定纳入黑龙江省高层次人才范围。

促发展 弘技艺

释放龙江高技能人才强劲动力

畅通纵向可晋升、横向可贯通的技能人才发展通道,推行“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企业可按规定优先评聘“龙江大工匠”等特别优秀的高技能人才为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持续推动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相贯通。


全面实行以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为主要内容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到2025年年底,在全省技能人才较为集中的规上企业实现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全覆盖,力争在每个县(市、区)至少实施一个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品牌项目。构建龙江特色职业技能竞赛体系,每两年举办一届全省职业技能大赛,组织开展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推动市(地)、县(区、市)开展综合性竞赛活动。


建立健全竞赛激励机制,对在省内就业的获奖人员按规定给予奖金奖励,并晋升相应职业技能等级,教练(团队)同等标准奖励。世界技能大赛、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黑龙江省职业技能大赛前三名获奖选手可直接授予“龙江技术能手”称号,按规定优先推荐参评“省五一劳动奖章”。在世界技能大赛中获奖的龙江选手可按规定享受省属或市属高校相应的高职或本科专业免试入学政策。

强激励 提地位

激发龙江高技能人才充沛活力

加大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力度,实施高技能人才表彰奖励“龙耀”行动。每两年评选表彰20名“龙江大工匠”和100名“龙江技术能手”。


提高技能人才政治待遇,将高技能领军人才纳入各级党委(党组)联系服务专家范围。注重依法依章程推荐高技能人才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人选、群团组织代表大会代表或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加大在高技能人才中发展党员力度。


提高技能人才社会地位,进一步明确全省高技能领军人才范围,按规定纳入各级高层次人才服务范围并享受相关待遇。建立高技能人才休假疗养制度,定期分级组织开展高技能人才休假疗养、研修交流和节日慰问等活动。

夯基础 抓落实

汇聚龙江高技能人才工作推动合力


从完善体系、优化模式、建强平台、服务发展、整合资源等方面多点发力,加大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为重点领域提供技能人才有效供给。紧扣龙江产业振兴发展,实施引擎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技能人才专项培育。


建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联盟、“政校企”技能人才培养联盟、产业特色型公共实训基地、职业训练院、企业职工培训中心等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载体。


针对不同类别不同群体高技能人才实施差异化培养项目,积极开展“揭榜挂帅”项目制培训。支持技能人才通过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学分转换等方式提升技能等级或学历,支持高技能人才报考龙江工程师学院。


到2025年年底,全省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达到30%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