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78-55601

联系方式

地址:总院:北京大兴亦庄开发区景园北街2号中骐美东产业园A座207 厦门分院: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嘉禾路21号新景中心A栋2202 新疆分院: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光明路59号时代 广场A座三十一层31A-0799
电话:

欣动态
首页 > 新闻资讯 > 欣动态 >

仪征“双导师制”让预备技师学生成“香饽饽”

发布时间:2023-03-07    阅读次数:

2022年以来,仪征技师学院依托工业机器人预备技师班,创新实施预备技师专业“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借助仪征市智能制造产教联盟平台,与企业开展密切合作,邀请企业技术专家担任企业实践导师,结合学院专业特色,与校内导师一起共同探讨“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方案。目前,已有12名预备技师班学生在校内导师、企业实践“双导师制”的培养下参加企业实践,得到了企业认可。


“信号丢失,除了断路,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短路,故障点可能在电缆周边”。在扬州新联焊接车间的线边,来自仪征技师学院预备技师班学生王尧和盛明哲,正在协助维修工长魏新宽排查机器人手臂故障。作为企业导师魏新宽评价到:“相比老师傅,预备技师班学生理论知识更强,他们思维活跃,能够跳出思维定式,提出新的办法,帮助我们更快排除故障,解决现场的问题。”


预备技师是学制型培养体系中技能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仪征技师学院采用在职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式,在预备技师班的后两年培养阶段,实施“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每名学生分别由校内导师及企业导师全程跟踪培养。以培养具有精湛技艺的技师为目标,为企业培养技术培训师和基层管理后备干部。


扬州新联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戴道兵认为:“我们工厂百分之九十为自动化生产,全部由机器人进行焊接,对员工的岗位技能有一定要求。技师学院在预备技师培养阶段,融入企业师带徒环节,提升校企联合育人实效,实现校企双赢。如果这些同学毕业后,入职企业,还缩短了上岗培训时间,节省了人力资源成本。”


“双导师制”中校内导师的主要职责通过指导学生学习技师课程、规划职业生涯、引导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学生担任助教和助理班主任等工作,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提升学生发展空间;企业导师的主要职责是参与实训课程教学、指导学生岗位实践、带领学生开展相关技术项目研究,提高学员岗位操作能力,培养学员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加实践认知能力以及适应未来工作的能力。


“这次我指导了2名学员,主要工作是担任助教。周一至周三学员正常上课,完成校内的专业课程,周四、周五我要求他们跟我随堂上课。每节课课前我会交代学员本节课的课程任务,让他们了解今日课程内容及自己要参与的工作。在一个任务下来,我会先示范,然后让他们从教师上课的角度进入课堂展示,课后再一对一总结指导,学员成长得很快。”仪征技师学院“双导师制”校内教学导师窦巧玲老师介绍。


预备技师学生将理论学习成果运用到技术岗位生产,开展相关技术项目研究,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更好地助力企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将企业真实工作任务引入技师的培养,参加技术攻关、生产校验等,有效地提升了自身的专业能力、学习和研究能力,实现校企合作互利共赢。

“这次企业实践,孙乐同学协助工艺主管完善、优化工艺流程,解决产品生产中的工艺问题。我们企业正在调试安装一条自动化设备生产线,孙乐同学趁师傅调试设备,主动去学习,认真记录每个环节、谦虚好问,我们就需要这样学习主动性强的学生。”江苏泽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尹福伟经理说。


“两个月的实习时间,我跟随师傅了解车间的运作流程和产品,HUD的型号高达几十种,师傅为了让我更全面了解产品情况,让我拆卸HUD了解构造。这次企业实践,让我感受了职场氛围,让我明白机器生产是不断更新换代的,想有过硬的技术和知识储备,一定要不断学习,才能上时代步伐,钻研是必备的学习方法。”预备技师班孙乐同学说。


仪征雄伟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石利明认为, “双导师制”有利于校企双赢,为企业内训提供了很好的借鉴。通过加强智能制造产教联盟企业人才培养交流,有利于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当前,仪征制定实施“智改数转”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工业企业“智改数转”,推动一二三产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激发人才培养创新活力。仪征技师学院党委书记蒋朝明指出,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推动教育模式与企业生产、用人制度有机结合,实现学习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相互整合,形成校中有企、企中有校、校企共育、工学一体的办学制度和培养模式。通过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合力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让学生在学校和企业生产一线涵养练就“准技师”的高素质高技能,为全市产业发展赋能添智,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仪征新实践提供技能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