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市牢固树立“人才优先”原则,把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坚持服务产业、依托行业、满足企业、设置专业、促进就业“五业联动”工作模式,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加速培育一支适应枝江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数量充足、门类齐全、档次合理、技术精湛的技能人才队伍。
一是纵向贯通。成立全市技能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面向全市企业、未就业劳动力开展企业人才情况及技能培训需求调查、行业技能培训需求情况调查、社会面技能培训需求情况调查,共搜集企业培训需求3122人次、社会面培训需求2122人次,为开展培训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二是横向联通。纵深推进校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加快实现人才培养“校企共育”。指导6家企业与市内外3家职业院校联手开办天雨电商班、奥美双元高级管理班、百康驻厂包线班、三宁电气高级技工班等培训21期,输送1000余人到市重点企业就业。
三是多方融通。强化“政企校行”四方联动,依托宜昌市第二技工学校和市人社局培训中心2家定点培训机构,调动社会培训机构力量开展培训。近年来,共开展各类培训740期,培训企业职工、社会劳动者、创业者36877人。
一是政策扶持。以就业专项资金为支撑、行业主管部门专项培训资金为引领、社会资本为补充,充分激发全社会培训活力。近年来,为企业拨付培训奖补资金2073万元。
二是项目优化。在宜昌市第二技工学校(宜昌市三峡高级技工学校)成立创业学院,发挥省级返乡创业示范县作用,为创业者提供“七位一体”的创业培训服务,近年来共培训返乡创业人员2500余人,帮助返乡人员成功创业。围绕枝江“五新”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梳理62项产业培训项目并制定项目清单,对其中34项上调培训标准50%。
三是服务创新。坚持需求导向,采取“订单式组织、定岗式培训、定向式就业”方式实现培训与就业的有效衔接。着重开展叉车、化工总控工、电子设备装接工等专业工种培训89期,为企业供应技术型人才2432人。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宜昌船舶工业园特种作业取证培训工学矛盾突出的问题,为9家企业制定个性化培训方案,实现一期培训合格率达93%,二期培训报名人数突破400人。
一是服务支柱产业。围绕枝江市新能源、新材料、新信息智能制造、新生态绿色食品、新电商等“五新”产业,组织三宁、奥美、酒业等50余家企业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300余期,培训学员2万余人,拨付培训补贴2100余万元。
二是服务乡村振兴。结合乡村振兴和农村生产生活实际,组织开展特色培训,注重打好“特色牌”,唱好“地方戏”。将农村种植、养殖业、乡村旅游业、服务业等专业列入专项培训项目,着重打造插花员、果树蔬菜(草莓)种植技术、厨师等专业培训课程。培训农村特色产业人员4581名。
三是服务重点群体。针对返乡人员开展创业培训,针对脱贫人员、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开展专项培训。近年来,全市共成立产业协会13个,新增农村合作社组织318个,帮助1000余名返乡创业人员实现成功创业。2022年8月8日,央视农业农村频道报道“枝江职业技能培训让脱贫人口实现家门口就业”做法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