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78-55601

联系方式

地址:总院:北京大兴亦庄开发区景园北街2号中骐美东产业园A座207 厦门分院: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嘉禾路21号新景中心A栋2202 新疆分院: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光明路59号时代 广场A座三十一层31A-0799
电话:

聚焦就业
首页 > 新闻资讯 > 聚焦就业 >

如何发挥就业效应促进乡村振兴?代表委员这样说

发布时间:2023-03-10    阅读次数:43

2023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

代表委员围绕

发挥能人效应和就业效应

促进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图片

1

培植厚土助力人才返乡兴业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朝阳区政协副主席、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

  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与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紧密结合,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


  鼓励和支持能人回乡,引导在外创业有成、热爱家乡的创业能人、社会贤达返乡创业,带动村民创业就业。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江西省委会副主委、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刘木华:

  要在“用”上制定措施,鼓励各地制定新时代乡贤返乡人员的使用管理办法,创建让这些乡贤发挥作用的组织和舞台。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曹县五里墩村党支部书记王银香:

  要从农业平台建设、人才机制改革、乡村环境打造等方面寻找留人的方法,人才回来了,关键是得用得好、留得住。

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

  农村经济带头人包含了乡村基层治理者、乡村产业经营者、新型农业经营者等主体,加强对这类群体的培育,是撬动乡村振兴的有效支点,体现了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建议建立乡村人才信息库,将农村经济带头人精准分类,提高其整体素质和带动能力。设立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专项基金,完善农村经济带头人激励机制。

2

就业效应还需产业带动

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宝应县国凤刺绣厂技术总监莫元花:

  建议继续优化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推动“一村一品”“生态农业示范园”等品牌的创建打造,深入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创建,做优做强特色农业,带动农民增收。


  稳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优化产业就业等发展类政策,保持兜底救助类政策的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推动民生保障普惠政策向脱贫人口适度倾斜

全国政协委员,合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洪明基:

  餐饮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能够大量吸纳就业,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建议国家相关部门策划一批发挥餐饮业作用的乡村振兴项目,同时大力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组织餐饮企业深入乡村、抱团参与振兴工作


  建议从用地、资金补助、银行贷款、税收优惠等方面着手,出台综合性的鼓励政策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赤水市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昌芹:

  建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建设,建立传承人培养鼓励机制和交流协作机制,组织技能培训和综合素质提升培训,不断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传承发展水平。


  围绕“文化和旅游资源富集、旅游产品特色鲜明、旅游市场规范有序、旅游配套服务完善、村容村貌美好宜居、乡风淳朴风俗文明、带动乡村产业振兴和村民致富效果良好”,打造一批乡村旅游与民族特色村寨深度融合发展示范点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单杨:

  乡村特色产业是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要积极创建乡村特色产业集聚区,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建成一批规模化、标准化、高效化农业产业基地,形成生产与加工、产品与市场、企业与农户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3

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优质生产力要素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河间市兴村镇大庄村党支部书记石炳启:

  在河北沧州,人社部门根据劳动者,尤其是脱贫劳动力的就业意愿和需求,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


  建议持续加大就业帮扶工作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脱贫劳动力的职业技能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二中校长庹庆明:

  建议通过开展集中技术培训等方式培养新型农民,鼓励种养大户、农技专家、手工艺人等与种养困难、技术短缺、经济困难的人员结对帮带,为持续发展村级经济夯实人才基础。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永泰县希安油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卢玉胜

  实行分类递进培训,加强产业和人才需求对接,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


  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创新培训形式,探索田间课堂、网络教室等授课方式,加大“土专家”、“田秀才”、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农村电商等乡土人才培养力度,在优惠政策、技术培训、信息服务、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