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78-55601

联系方式

地址:总院:北京大兴亦庄开发区景园北街2号中骐美东产业园A座207 厦门分院: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嘉禾路21号新景中心A栋2202 新疆分院: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光明路59号时代 广场A座三十一层31A-0799
电话:

欣动态
首页 > 新闻资讯 > 欣动态 >

以人才赋能发展 以平台集聚资源:淄博市技工教育集团化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3-04-05    阅读次数:

技工教育集团化发展作为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资源共享、实现工学一体的有益探索,淄博市在统筹技工教育资源、精准培养人才、优化社会培训等方面的优势不断显现。

淄博市坚持先行先试、守正创新,着力构建“三个一”工作体系,即“一揽子”支持措施、“一链式”人才培养、“一站式”社会服务,聚力打造技工教育集团化发展“淄博模式”。2022年12月,淄博市技工教育集团(联盟)理事长单位淄博市技师学院入选全国首批20家示范性技工教育联盟(集团)建设院校名单。

“一揽子”支持措施:从组织架构、专门政策、平台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毕业生就业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以政策“微支点”撬动集团(联盟)发展“强引擎”

顶格推进,建机制、出政策“双向助力”。坚持决心一次下足,措施一步到位,形成了推动集团(联盟)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顶格协调机构。市政府成立支持淄博市技工教育集团(联盟)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作为长设议事协调机构,统筹支持技工教育集团(联盟)发展。

二是出台专项政策文件。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出台《关于支持淄博市技工教育集团(联盟)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创新办学模式、提高发展质效、推动校企融合、强化师资建设、健全组织保障五个方面促进技工教育创新发展。

三是持续深化支持措施。出台“技能兴淄26条”,专设“推动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一章,进一步提升政策供给力和竞争力。

作为集团(联盟)理事长单位,淄博市技师学院先后获批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第一阶段建设院校及建设专业、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师培训基地、山东省技工教育优质校等建设项目,工学一体化教学育人成果显著。

真金白银,建平台、优专业“多维支持”。坚持政策发力适度靠前,发挥“关键变量”作用。对入选全国技工教育(联盟)集团建设试点的,市级财政给予依托单位最高200万元经费支持。

集团(联盟)技工院校成功创建国家级、省级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基地的,市级财政按照国家、省级补助资金的50%给予配套支持。建成国家级、省级技工教育优质校的,市级财政分别给予500万元、300万元补助资金。建成国家级、省级优质专业(群)的,市级财政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补助资金。推进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入选国家、省工学一体化专业试点的,市级财政分别给予专业发展资金100万元、50万元。

集团(联盟)技工院校紧密对接省、市产业布局,集团(联盟)院校2022年设置招生专业137个。理事长单位淄博市技师学院建成了以智能制造技术、智能控制和数字建造、新能源汽车技术等为核心的一批省内一流、全国有影响力的专业品牌。与230余家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与18家企业开展专业共建,在84家企业设立校外实训基地,50%专业实现了工学一体化教学,探索形成了“校企双制、工学一体”协同育人模式。

创新突破,强师资、促招引“以才兴淄”。在推动技能人才集聚方面,既充分发挥技工院校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作用,实现育得好,更从政策层面加力,确保技工院校毕业生留得下、引得来。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对优秀高技能人才,可按国家有关规定直接通过考察的方式公开招聘到技工院校。技工院校中级工、高级工、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生来淄留淄就业创业的,分别按中专、大专、本科学历享受同等待遇,给予每月300元、500元、1000元生活补贴,连续发放5年。同时,技工院校高级工、预备技师班毕业生在租赁或购买人才公寓等方面分别按大专生、本科学历享受同等待遇。对我市技工院校学生到市域内企业顶岗实习,符合条件的,市级财政按照每人每学期300元标准给予企业补贴。

培育、引进、留住技工院校毕业生,淄博诚意满满。

从支持标准看,来淄留淄就业创业技工院校毕业生生活补贴标准全省领先;从发放方式看,专门开发“百事通”平台技工院校毕业生补贴发放模块,通过数据比对、资源共享等,最大限度实施“免申即享、政策找人”;从待遇享受看,切实将技工院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学历待遇政策落到实处,大幅提高了技能人才社会地位。

“一链式”人才培养:以政府补贴性企校订单培养为切入点,打造“招生-培养-就业”全链条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就业创业、服务企业行业、赋能高质量发展。

技工院校培养的高技能人才在高技能人才增长中的占比达到50%,推动毕业生技能水平精准契合企业发展需求,顺利实现由毕业到就业的“零过渡”是淄博市技工教育集团化发展的最终目标导向。

淄博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政府补贴性企校订单技能人才培养政策,对订单班学生毕业后全职到订单企业工作的,按每人1万元标准给予企业补助。淄博市技工教育集团(联盟)创新“升级版”技能人才订单培养模式,将培养“关口”前置到招生环节,打造了技能人才“定向招生—合作培养—精准就业”全链条培育模式。

以产才深度融合为实施路径。调整优化“院校专于教学育人、企业专于经营生产”固有模式,由政府、院校、企业共建培养体系、共育产业人才,结合企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实现“一企一策、一班一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衔接。

以科学化规范化为基本保障。构建标准科学、机制完善、实施规范的订单培养体系。

校企双方签定合作培养协议,建立学分制教学质量考评制度,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督导企业建立完善的技能人才评价考核、培训、考评、激励机制,配备与培养工种相关的技师或工程师以上人员担任订单班学生企业导师。培养院校严把企业遴选、学生实习、企业实训各个关口,充分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以推动就业创业为目标导向。人才培养成效最终体现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上。疫情期间,集团(联盟)开展“毕业生线上就业双选会”等活动,组织113家成员企业提供优质就业岗位4704个,1235名毕业生落实就业岗位。

目前,集团(联盟)院校开展补贴性企校订单培养2089人,已培养完成545人。26家优质企业与集团(联盟)院校签约订单招生计划1725人。集团(联盟)院校在成员企业设置教学工作站60个,校企合作培养平台优势逐步显现。

“一站式”社会服务:发挥集团(联盟)院校学制教育和职业培训“双轮驱动”职能,积极承担补贴性技能培训和社会公益培训,提升企业职工技能水平。

技工教育集团化发展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职业技能教育工作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重点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落脚点在为制造业强市、工业强市建设打造一支坚实的产业工人队伍。

“高端培训”与“技能提升”同向发力。发挥集团(联盟)平台资源优势,建立“政-企-校-协”常态化对接机制,深入了解企业职工技能提升需求,坚持“企业视角”“用户体验”,个性化定制“一企一策”培训方案。针对制造业企业高新技术、数字技能和工业机器人等“高精尖”职业(工种)人才需求,重点开展高技能人才特别是技师、高级技师或相应技能水平人员培训研修。针对企业职工提升技能的普遍需求,采取政策性培训、公共实训等方式开展培训。

集团(联盟)成立以来,各院校共为1877名企业职工提供“金蓝领”技师高级技师培训,为6613名企业新入职和转岗职工提供新型学徒制培训,为工业强市建设贡献了技能力量。

根据“技能兴淄26条”等文件规定,对承担“金蓝领”培训的基地和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培训补贴。同时,对市属公办院校通过校企合作、技术服务、社会培训、自办企业等创收净收入,可按照不低于50%的比例用于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管理。一系列支持政策,为集团(联盟)院校开展高质量技能培训工作提供了保障,有力推动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提质增效。

服务社会彰显情怀担当。集团(联盟)院校发挥“齐文化”资源优势,不断提升办学文化气质,强化教学“淄博元素”,涵养贡献淄博、建设淄博、回报社会情怀,并转化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行动。集团(联盟)院校积极结合校城融合项目等优势平台条件,面向集团(联盟)企业开展了精密检测技术等专业免费培训,培养了80名企业专业技术骨干;承担了工伤预防、安全生产等公益性培训2000人次,提升了企业职工工伤预防和安全意识。

常制不可以待变化,一途不可以应无方,惟有合力共为、守正创新,方能行稳致远、共赴未来。

淄博市将聚力引导集团(联盟)技工院校走错位发展、借位发展、特色发展之路,继续推动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实施技工教育资源共享和产教融合,凝心聚力打造技工教育集团化发展“淄博模式”,为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在淄博落实落地贡献技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