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78-55601

联系方式

地址:总院:北京大兴亦庄开发区景园北街2号中骐美东产业园A座207 厦门分院: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嘉禾路21号新景中心A栋2202 新疆分院: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光明路59号时代 广场A座三十一层31A-0799
电话:

技能人才
首页 > 新闻资讯 > 技能人才 >

上海奉贤:“引育留”再发力 加快构筑人才战略优势

发布时间:2023-04-05    阅读次数: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上海市奉贤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引育留”为抓手,举全区之力构筑人才战略优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加快推进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贡献奉贤力量。



树立全球视野,涵养人才队伍“源头活水”


坚持平台聚才。依托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数字经济、文化创意等区内特色产业园区,培育国家级孵化器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5家,形成产业发展与人才集聚“双螺旋”上升的“场效应”。举办2022“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浙江分赛区暨奉贤区“才聚贤城·创享未来”全球创新创业大赛,吸引390个海内外项目参赛,成功签约18个人才获奖项目。连续四届主办“东方美谷国际化妆品大会”,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等大会大论坛十余场、“双招双引”主题推介活动139场,吸引千余名院士专家、知名学者等各类人才集聚奉贤。


坚持专项招才。持续深化人才“百千万”工程,面向全球实施“储备人才”“流量人才”“青年英才”等人才招引项目,累计招引近千余名紧缺急需人才至关键岗位。开展“职享云端 贤揽群才”面向上海市高校毕业生政策性岗位线上招聘推介会、“直播带岗”、联合招聘会等“招才引智季”活动近百场,2022年共推出人才岗位15630个,招录人才12696名。通过居转户、人才引进、留学生落户等各类渠道落户5104人,同比增长56.27%,人才集聚效应更加凸显。


坚持“以才引才”。充分调动行业领军人才、专家学者、社会贤达等多元化的社会力量,聘请近240名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等作为“招才大使”“亲商大使”为奉贤代言推介、引才荐才。开展英国G5精英大学上海校友代表、市科技优秀青年、百家行业协会、长三角百家媒体、高校学子等20余场“走进奉贤”系列活动,扩大招才引智“朋友圈”。以“引进一名人才、带领一个团队、做大一个产业”为思路,探索建立“人才+项目+产业”长期稳定协同支持机制,截至目前,引进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专家近百名,累计落地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园94个人才项目。



发挥区域优势,厚植人才培育“良田沃土”


完善育才政策体系。强化“五大新城”、临港自贸区新片区人才政策叠加效应,创新人才发展政策,针对科技创新创业、产教融合等人才重点关注领域以及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重点行业人才发展,牵头制定出台“1+X”等16项人才发展支持政策并细化实施细则,打造“总有一款适合你”的“政策大超市”。将奉贤适用的各类人才政策进行大集成,以人才的视角制作人才政策“一本通”“一图读懂”和“微视频”,开展“人才政策宣讲月”等人才政策“三进三同步”活动67场次,惠及各类人才25328人次。在政策驱动下,2022年入选市级以上人才计划(项目)的人才24名,同比增长84.62%;通过引育并举,市(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16名,同比增长152%。


打造育才精品项目。面向高层次人才,开展2022届“滨海贤人”系列优秀人才选拔工作,评选出领军人才、海外高层次人才、拔尖人才等6类93名人才,以更加有力的政策、更加精准的服务,助力人才发展。面向行业人才,制定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文化、乡村振兴、高技能等重点行业人才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形成齐抓共管、协同推进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面向青年人才,推出“凤归巢”成长成才计划,做精做细做实全链条、全周期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吸引优秀青年大学生走进奉贤、选择奉贤、扎根奉贤。


健全育才体制机制。以柔性引才促本土育才,研究制订《关于奉贤区柔性引进高层次医学人才(团队)“聚英计划”实施意见》以及相关实施方案,2022年落地和意向引进项目85个,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研究近200个,带动本土医疗人才队伍专业水平提升。构建市场化育才机制,设立奉贤区产教融合(产学研)联盟,培育产教融合基地12家,支持高校、企业合作育才。



坚持暖心留才,实现人才生态“近悦远来”


全力打造人才安居工程。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出台《奉贤区人才安居工程实施意见》,修订完善《奉贤区人才租房补贴政策》,一体化推进人才购房优惠、人才租房补贴、人才安居物业免租等各项安居措施。加快房源筹措,累计已筹措各类人才安居房源2.57万套、已供应8022套人才公寓,完成市级下达“十四五”时期任务指标的91.2%。搭建“奉贤乐居”人才安居信息服务平台,上线线上选房看房、申请物业免租等基础功能,让人才“一键”选房。


精准对接人才服务需求。推行“早餐圆桌·对话贤商”“云上晨会·问需贤才”人才专场例会制度,2022年以来累计开展人才服务专场活动68场,涉及企业人才391人,组建人才服务专班,“一对一”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累计400余人次,联系重点人才企业72家,回应并协调解决人才招聘难、融资难等“急难愁”和“愿思盼”问题518条次。推行“一园区一驿站一专员”机制,在全区各实体型产业园区建立“人才驿站”,全覆盖配备“人才服务专员”,年内61个园区全面配备64名专员,让人才不出园区即可享受一站式优质服务。


强化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举办“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以人才引领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论坛,开展“贤城人才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系列学习10期次,引导人才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2022年春节期间,区委、基层党委领导联系服务专家99人次,实现区级及以上人才全覆盖;2023年春节联系慰问高层次人才252人次,以无接触的方式配送防疫物资116份,助力人才防疫抗疫。2022年以来,组织市级以上人才计划入选人才等千余人次参与高雅艺术欣赏活动,引导广大人才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服务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