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78-55601

联系方式

地址:总院:北京大兴亦庄开发区景园北街2号中骐美东产业园A座207 厦门分院: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嘉禾路21号新景中心A栋2202 新疆分院: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光明路59号时代 广场A座三十一层31A-0799
电话:

政策文件
首页 > 新闻资讯 > 政策文件 >

政策盘点 | 关于就业、技能政策盘点回顾看

发布时间:2023-05-06    阅读次数: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

关于征集第二届浙江技能大赛部分

赛项承办单位的通知


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技工院校,各有关企业:

为保障第二届浙江技能大赛有序进行,根据《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举办第二届浙江技能大赛的预通知》精神,决定开展第二届浙江技能大赛部分赛项承办单位征集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基本原则

按照质量优先、均衡发展、公平公正的原则,组织开展部分赛项承办单位征集工作。整合社会优质资源,结合不同院校和行业(企业)实际情况,建立社会共同参与的办赛机制。

二、申报对象

全省范围内的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及相关企业。

三、征集项目

1.国赛精选选拔项目、省赛新增项目(9个):焊接、信息网络布线、烘焙、木工、砌筑、室内装饰设计、时装技术、起重设


备应用技术、电力系统运营与维护。

2.世赛选拔项目(18个):家具制作、木工、精细木工、油漆与装饰、砌筑、园艺、数控铣、电子技术、工业控制、制造团队挑战赛、焊接、信息网络布线、移动应用开发、商品展示技术、烘焙、美容、时装技术、网站设计与开发。

四、申报条件

(一)遵循大赛理念,遵守大赛制度,服从第二届浙江技能大赛执委会的各项工作,能为大赛提供相应的人力、物力支持,且在所属行业领域中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二)对承办技能大赛具有较高的积极性,具备相关赛事活动经验,保障或承办过世界技能大赛省级及以上选拔赛的单位可优先考虑;在以往办赛过程中发生过重大责任事故或存在违规违纪情况的单位不得申报。

(三)申报对象应符合以下具体要求:

1.各项支持保障到位,能为本次技能大赛相关赛项举办提供场地支持;比赛地点交通便捷,食宿方便,能为一定规模的参赛队伍提供优质的接待和备赛服务。

2.办赛经费充足,能够承担除选手交通、住宿以外的其他费用。

3.熟悉世赛、国赛相关赛项技术规则,相关赛事参赛经验丰富,所培养选手参赛成绩优异。

4.相关领域技术力量雄厚,现有设施设备先进齐全,可满足本次技能大赛相关赛项的需求。

五、工作要求

申报赛项承办的单位,填写《第二届浙江技能大赛赛项承办单位申报书》(见附件)及相关佐证材料。相关申报材料应整理成册,纸质材料加盖单位公章后于2023年5月4日前邮寄至省人力社保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并将全部材料扫描成PDF版和可编辑电子版发送到指定邮箱。

联系人:王乙婷、黄晓红;

联系电话:18457940726,0571-87057810;

电子邮箱:582082275@qq.com

材料邮寄地址:杭州市西湖区省府路8号2号楼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业能力建设处;邮编:310025。


附件:第二届浙江技能大赛赛项承办单位申报书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

2023年4月27日

(此件主动公开)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

举办第二届浙江技能大赛的预通知

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直、中央驻浙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营造“尊重劳动、尊重技能”的社会氛围,拓宽优秀高技能人才选拔渠道,发挥职业技能竞赛示范引领作用,经省政府同意,决定在永康举办第二届浙江技能大赛。为便于各市、各单位做好选拔推荐准备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预通知如下:

一、大赛概况

大赛名称:第二届浙江技能大赛;

大赛时间:2023年6月中旬;

大赛地点:大赛主赛场设在永康国际会展中心。

二、竞赛安排

(一)大赛项目设置

聚焦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乡村振兴、“一老一小”领域,结合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项目,设置大赛竞赛项目共96个,其中:世赛选拔项目63项,国赛精选选拔项目26项,省赛新增项目7项(见附件1)。具体开赛项目根据报名情况作适当调整。


(二)参赛条件

1.国赛精选选拔项目、省赛新增项目:

凡16周岁以上(2007年1月1日以前出生)、法定退休年龄以内,具有本省行政区域户籍(或居住证)的相关职业(工种)从业人员,均可按属地原则报名参赛。

2.世赛选拔项目:根据世界技能大赛竞赛规则,符合下列条件者均可报名参加选拔赛:

(1)年龄要求:信息网络布线、制造团队挑战赛、机电一体化、飞机维修、网络安全、水处理技术、云计算、光电技术工业4.0、工业设计技术、机器人系统集成、增材制造、数字建造等13个项目的选手为1999年1月1日以后出生,其他项目的选手为2002年1月1日以后出生。

(2)其他要求:思想品德优秀、身心健康,具备相应职业(工种)扎实的基本功和技能水平,有较强学习领悟能力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及应变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学生参赛选手应具有我省技工院校、职业院校或高等院校全日制学籍。

3.已在2013、2016年全省职业技能大赛省级一类赛事、2020年浙江技能大赛中获前五名的人员,以及参加过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并获得前三名的人员,可报名参赛,但不享受相关竞赛奖励。

(三)裁判组

各比赛项目设裁判组,由1名裁判长和若干名裁判员组成。裁判长负责组织裁判员培训、安排裁判员分工、组织实施本项目比赛、开展技术点评。裁判员由各参赛代表队推荐,按照公平公正原则和裁判组分工,承担相应比赛项目的执裁和评分工作。对部分条件成熟的项目,邀请第三方裁判组。

(四)领队

各参赛代表队可派领队1名、领队助理1名,领队负责组织选手按照相关要求参赛,负责争议申诉仲裁、后勤保障等相关工作,维护大赛纪律和秩序;领队助理协助领队,配合执委会,做好本队选手的管理服务工作。

四、预报名工作

(一)大赛组队

每个设区市组织1个代表队参赛,省直、中央驻浙单位可组织2个代表队参赛。各代表队应在层层选拔的基础上,推荐优秀选手参赛。

(二)大赛报名和方式

1.国赛精选选拔项目、省赛新增项目:

(1)每个设区市代表队各项目可报3名选手,其中以企业职工身份参赛的选手不少于1名;

(2)省直、中央驻浙单位各项目可报2名选手;

(3)社会体育指导(健身)、养老护理员项目分别由省体育局、省民政厅单独组织报名。

2.世赛选拔项目:

(1)各设区市代表队、省直、中央驻浙单位单人项目可报2名选手、多人项目可报1组选手。

(2)符合以下条件的可追加参赛名额:第46届世赛国家集训队选手所在单位,对应项目可加报1名(组)选手;第46届世赛国家集训基地所在单位,对应项目可加报1名(组)选手。上述追加条件不重复享受。

(三)报名方式和时间

1.各代表队统一组织报名,通过浙江省职业能力一体化工作平台(网址:https://zynl.rlsbt.zj.gov.cn)注册报名方式进行。注册完成的人员名单原则上不予修改。

2.时间要求:

(1)各设区市代表队于3月31日前完成世赛选拔项目报名;4月20日前完成国赛精选选拔项目、省赛新增项目报名;

(2)省直、中央驻浙单位于3月31日前将所有项目参赛人员名单报送省人力社保厅职业能力建设处。

(四)裁判推荐

各代表队对各项目可分别推荐1-2名有竞赛经验的骨干技术专家作为裁判员候选人,省厅将根据推荐情况择优选定。

(五)相关费用

比赛不收取任何费用。参赛代表队相关人员比赛期间食宿和市内交通统一安排,往返比赛地交通费、食宿费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费用自行承担。

五、大赛同期配套活动

大赛同期开展“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成果展”“数字技能人才论坛”“技工教育合作周”“绝技绝活展演”“技能互动体验活动”“国际精工作品邀请展及永康五金工艺精品展”等交流展示活动。

六、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陈奕如、黄晓红;

联系单位: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业能力建设处;

联系电话:13777393161,0571-87057810;

电子邮箱:1120156667@qq.com


附件:1.第二届浙江技能大赛预报名项目表

2.第二届浙江技能大赛参赛选手报名表

3.第二届浙江技能大赛参赛选手汇总表

4.第二届浙江技能大赛裁判推荐表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3年3月15日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

公布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认定和

复评结果的通知


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根据《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关于开展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复评和推荐工作的通知》(浙人社办发〔2022〕11号)精神,经各地推荐、市级审核和评估、省级审核和评估、公示,现将第五批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名单和前四批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复评结果予以公布(名单见附件1、附件2)。

各地要积极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加大创业支持力度,落实好创业孵化基地奖补政策。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创业孵化能力,发挥好示范基地引领作用,为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作出更大贡献。


附件:

1.第五批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名单

2.前四批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复评结果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3年1月4日


聚焦数字产业

新兴职业打造技术资源建设品牌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今年,江苏省以技能人才评价技术资源快速响应机制为抓手,以2022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为依据,以服务行业、服务企业、服务劳动者为工作主线,聚焦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紧密围绕先进制造业集群、数字产业、乡村振兴和“一老一小”等重点方向,遴选确定52项技能人才评价技术资源重点开发项目,以此来满足新产业、新业态技能劳动者评价需求。

江苏省人社厅在广泛征求各地、各相关行业协会学会、院校、企业意见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实际和项目申报情况,联合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民政厅、省商务厅、省总工会、省工商业联合会等六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发布2023年技能人才评价技术资源快速响应重点开发项目的通知》,包括国家职业技能标准1个,行业评价规范3个,技能等级认定题库48个。其中聚焦制造业根基工程,围绕服务省先进制造业集群选取半导体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装调工等18个开发项目;围绕服务数字产业选取化工总控工等13个开发项目;围绕服务“智改数转”选取智能硬件装调员等13个开发项目;围绕服务乡村振兴和“一老一小”选取出生缺陷防控咨询师、农艺工等6个开发项目;选取有评价需求但评价资源更新滞后的汽车维修工等18个开发项目;此外还承担了光伏组件制造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开发任务。

下一步,将采取社会协办、自主开发、政府购买等方式,在开发团队组建上予以优先支持,在方式方法上予以全程响应,在开发经费上予以适当补助,在质量控制上予以全面跟踪,确保3个月内完成行业评价规范建设,6个月内完成评价题库建设,打造技术资源建设标杆,服务全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数字经济发展,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坚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创业

意识培训全省统一考核工作的通知》


一、《通知》制定目的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发挥创业带动就业效应,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强社会创业创新活力,我省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创业培训工作管理体系,规范创业意识培训考核,着力打造流程更简、服务更快、质量更优的考核服务,推进创业意识培训工作高质量开展,制定本通知。

二、《通知》的主要内容

通知明确,自今年5月1日起,创业意识培训考核按照“统一标准、统一教材、统一题库、统一考核方式、统一发证”原则实行全省统一考核,并从职责分工、组织实施、试题管理、考核标准和参考教材、证书核发等方面明确有关工作要求。

三、常见问题解答

1、如何申请成为创业意识培训考核机构?

创业意识培训考核实行考核机构备案制度,对首次承接考核的单位,需填写《创业意识培训考核机构备案申请表》,向所在地人社相关职能部门提交备案申请,各市相关职能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评估,经评估符合相应条件后,可进行机构备案。

2、如何进行考核申报?

各考核机构面向社会接受各类考生报名(凡有考核意愿的均可申报),登录信息化系统,按照要求规范制定考核计划、录入考生信息,并于报名结束后将考核计划信息报所在地职能部门备案。

3、创业意识培训考核内容有哪些?

创业意识培训考核使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考核标准、教材,适当增加江苏有关创业扶持政策。考核内容设置100道试题,其中单项选择题60题、判断题30题、多项选择题10题,每题1分,总分100分,考核成绩85分及以上为合格。

4、创业意识培训考核有哪些创新举措?

一是在考核方式上,采用在具备实时监控的考场内,使用移动端(手机)考核或计算机机考模式;二是在证书核发上,实现考核合格当场出证,考生完成答题交卷后,即可查看成绩,合格考生可在考核平台中查看电子合格证书,未合格考生可现场免费补考一次;三是在题库建设上,考核采用标准化命题,由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负责组织开发考核题库,并在省人社厅网站予以公开,方便考生查询练习。

5、创业意识培训考核有哪些政策支持举措?

5月1日后,参加创业意识培训获得江苏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发的考核合格证书的,符合有关规定可享受人社部门相关培训补贴政策。


为 “数字浪潮”注入更多“关键因子”

数字职业成江苏新增就业最快领域


网络问诊、手机支付、数字孪生制造车间……快速掀起的数字化浪潮让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也给人们带来了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9月28日正式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版大典”)。与2015版大典相比,新版大典净增了158个新职业,并首次标识了97个数字职业。

虽然这97个数字职业名称目前尚未公布,但人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数字职业主要涵盖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区块链、集成电路、机器人、增材制造、数据安全工程技术人员等领域。此次专业技术人员大类新增职业主要集中在数字技术领域,特别是专门增设了数字技术工程技术人员小类,这个小类下设13个数字技术职业。这些新增的职业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江苏新增就业超三成来自数字经济领域

近年来,江苏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加快融合,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涌现,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截至去年底,全省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超过5.1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二,数字职业也成为新增就业人数最快的领域。来自江苏省人社厅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的69.67万人中,近1/3来自数字经济及其关联领域。

张广思是速度时空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图像处理算法工程师,平时工作内容是对高精度相机、激光雷达、陀螺仪和全球定位系统等设备采集的高精度地图进行数据处理、图像优化,通过算法运行生成三维高精度地图。“高精度地图比我们平时开车时使用的导航电子地图精度更高,主要用在自动驾驶系统上。”张广思表示,算法工程师技术门槛要求很高,不仅要掌握计算机、电子、通信、高等数学等相关专业,还要能熟练阅读海外专业书刊,会使用仿真工具MATLAB等,“就像机器人行业的CPU”。据速度时空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何金晶介绍,作为一家具有国家甲级导航电子地图制作资质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300多位研发人员中,包括Web Gis开发工程师、算法工程师、大数据开发工程师等很多数字经济专业技术人员。

随着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加快,一大批数字技能人才也应运而生。张溧是江苏南大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位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主要工作是负责厂区无人车间的生产监控以及应急报警事故处理。“厂区工人遇到困难只要轻敲三下工作卡,我们中控室也可以实时接到求助指令,甚至围墙外树枝长到墙内影响了公司的红外感应仪使用,中控也会提醒。”作为国内MO源光电材料的重要生产基地,南大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整个车间从生产准备、进料、产品下线包装早已实现全部数字化、自动化。张溧说,根据生产内容不同,数字车间的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的工作内容也会不同,南大光电生产的是化学产品,系统操作员大多是化学专业出身,除了会操控电脑,还要会及时处置各种应急报警,对员工的应急反应、安全意识、技术维修等综合能力要求很高。一位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从上岗到独立操作,要跟着师傅至少学上一年。当然,这些可身兼多职的数字技术员收入也比一般的生产操作工高得多。

数字职业人才高薪难求

去年11月,北京市人社局发布的《2021年北京市人力资源市场薪酬大数据报告》公布了部分数字职业在内的30个新职业的薪酬水平,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薪酬中位数为48.7万。这一职业人群中,薪资前25%的人平均年薪在50万以上,而薪资后25%的从业者,其平均年薪也有22.7万。年薪中位值排名第二至第四位的数字职业分别是信息安全测试员、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年薪中位值分别为32.4万、29.3万、28.0万。

虽然这仅仅是北京地区部分数字职业薪资情况,但由于数字职业对员工的要求更高,很多岗位都需要从业人员一专多能,加上数字化浪潮掀起的人才需求热潮,必将使得顶尖数字经济人才成为同行业的高薪一族。

高等院校是专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为拥抱数字生活,近年来,国内高校主动开设各种数字专业,强化数字人才培养。今年教育部新增的1961个高校本科专业中,包括智能制造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机器人工程、网络与新媒体等,大多数都与数字经济领域相关。江苏省内高校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增设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工程等专业。江苏技工院校更是新建了6个数字类品牌特色专业群、8个数字类一体化教学名师工作室;支持36所技工院校新增数字技能类专业62个。

人才成长需要一个周期,从记者调查的企业来看,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远远超过了人才培养的速度。

市场化的人才猎头最先嗅到人才缺口信号。上海外服江苏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蔚树峰以公司长期服务的企业为例,一家美资汽车制造企业研发中心近三年的数字经济人才需求量从98人增加到了234人,一家IT企业的数字人才需求量从43人猛增到了116人,三年增加了两倍多。金色未来人力资源集团董事长徐文杰说,传统制造企业对于数字化人才的需求量大幅提升,“比如汽车行业,以前需要的人才主要集中在机械制造与设计、汽车工程等专业,随着新能源汽车迅速崛起,现在造车行业需要的是自动驾驶算法工程师、视觉工程师、PS工程师等等。”

从去年底开始,江苏东方盛虹股份有限公司数智化部总经理温智惠在公司有了一个新身份——首席数字官。身份的变化源于工作职能的变化,随着盛虹股份“智转数改”步伐加快,数智化部的作用愈发突显,任务也越来越重,“在企业内部快速整合相关应用,充分挖掘并利用现有数据价值,赋能管理决策,以及协助各工厂利用新IT技术构建智能工厂时,都离不开数据分析、模型仿真、信息安全等技术人员。公司进行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更需要很多信息化专业工程师。”温智惠说,目前数智化部招聘主要集中在数据分析师、开发工程师和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等,这些技术工种企业需要有一定的经验,但由于高校类似专业毕业生很少,即便有一些相关专业,与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需求之间还是有差距。

速度时空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副总裁何金晶介绍,由于国内现有数字化人才供给不足,公司对于数字经济人才的引进采取内部推荐、校招、社招等多渠道进行。例如算法工程师、Web Gis开发工程师的招聘,公司实施内部推荐奖励制度,每推荐一人,试用合格后会给推荐人一定奖励,即便这样,数字人才还是很难招。

中国信通院此前发布的《数字经济就业影响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数字化人才缺口接近1100万。紧缺的数字人才不仅包括数字产业化创造的数字技术、数字研发岗位,也包括产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字技能人才。

构筑数字经济人才“强磁场”

人才是数字经济的“关键因子”。数字经济转型中,江苏把构筑数字经济人才高地摆在优先级。今年5月,江苏出台《江苏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率先以地方立法的形式护航数字经济发展,明确提出要加强数字人才建设,加快建设人才发展高地,使江苏成为吸引、集聚数字人才的“强磁场”。

围绕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江苏加大了数字经济人才引进力度,将数字经济领域人才纳入各类人才计划支持范围,积极培育数字经济新就业形态,鼓励各地建设创新工场、众创空间等集孵化与创投于一体的数字经济孵化器,促进数字经济初创企业人才集聚和成果转化。建立紧缺急需数字经济人才引进“发榜应征”机制,每年遴选培养1000名数字经济卓越工程师。

围绕“数字工匠”培养,江苏聚焦江苏30条优势产业链、10条卓越产业链,着眼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重点领域,明确数字技能提升行动的实施路径,将数字技能类职业(工种)纳入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范围,列入高技能人才培训补贴紧缺型职业(工种)目录,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计划每年新增数字技能人才10万人。

职称评价是引领人才培养使用的“指挥棒”。据了解,江苏正着手建立全省统一的数字经济职称评价制度体系,在工程系列职称中增设数字经济工程专业,在原有电子信息、通信、网络安全、智能交通等专业基础上,首批增设集成电路、区块链、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等6个新兴专业,并积极支持南京、苏州等产业发展势头好、人才集聚度高的地区先行先试。健全数字领域技能人才评价制度体系,支持企业结合生产经营特点和实际需要自主确定数字技能类评价职业(工种)范围,自主开展数字技能人才评价。

聚焦“智改数转”,人社会同发改、工信等部门出台《实施数字技能提升行动服务数字经济强省战略的指导意见》16条具体举措,从培养、培训、评价、选拔、激励、服务等全方位支持数字技能人才发展。围绕数字产业布局建立4个省级高技能人才专项公共实训基地,建设5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加快实施智能设备操作、5G网络安装和维护、AI和机器人操作、VR设备维护等项目的培训。

聚焦人才生态环境优化,推动南京、无锡、苏州等地组建人才集团,支持南京雨花台区等地筹建省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数字经济人才市场,促进数字经济人力资源要素合理流动。

一些技工院校先行先试。常州技师学院新开计算机网络技术、工业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专业,学院还是国家级云计算技术的公共实训基地。为适应企业的数字化改造,学院主动将数字化内容贯穿于所有专业的人才培养,比如智能制造专业,原来侧重于数控车、数控加工,现在融入可视化生产管理技术。镇江技师学院与全球数字建筑领军企业广联达科技公司合作共建BIM培训认证中心、与中国动漫集团共建数字艺术学院,还与华为公司共建华为ICT数字化人才培养基地,通过与头部企业在专业规划建设、课程设置开发、教学团队打造、实训基地建设、技能竞赛等方面开展校企合作,初步建立具有技工院校特色的数字化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

为进一步摸清数字人才家底,江苏人社还将会同工信部门加快绘制数字经济人才地图,协同就业运行监测分析系统,绘制紧缺人才图谱,编制发布数字经济领域“高精尖缺”人才需求目录,为实现分门别类、精准引才、提升产业层次提供科学指引。同时联动专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组织开展数字经济重点企业招才引智系列专场活动,大力引进一批数字经济青年科技人才、数字创客、数字工匠。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上海市民政局关于印发

《上海市高级社会工作师评审

办法》的通知


市政府各有关委、办、局,各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各有关单位:

  现将《上海市高级社会工作师评审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上海市民政局

  2023年4月4日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印发上海市第一届职业技能

大赛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有关部门:

  根据《关于举办上海市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的通知》(人社职〔2023〕64号)要求,为扎实推进上海市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各项筹备工作,确保大赛顺利举办,现将《上海市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年4月10日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公布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临港新片区急需紧缺技能人才

职业目录(2023版)》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的若干政策措施》(沪府发〔2022〕8号),推动技能劳动者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以下简称“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就业,积极将临港新片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的技能人才纳入引进范围,聚焦临港新片区重点产业布局,经征求临港新片区重点行业企业意见,在国家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范围内,制定《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急需紧缺技能人才职业目录(2023版)》,现予以公布。

  本市国内人才引进政策已公布的急需紧缺技能人才职业目录,在临港新片区同时适用。

  特此通知。

  附件: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急需紧缺技能人才职业目录(2023版)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

  2023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