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吸引包括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大学生、退役军人等在内的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要以需求为导向,打造乡村人才振兴“闭环模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凝聚最大共识与强大合力。
唱响乡村振兴引才“主旋律”。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乡村发展的硬实力、软实力,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实力,推动乡村建设,必须拓宽渠道、广开门路,创新人才引进方式,改变大众对乡村人才结构的“固有印象”,为人才队伍注入“源头活水”。要扩大人才“增量”,完善筑巢引才配套政策,因地制宜推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措施,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把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来。要重视挖掘乡土人才,以乡情乡愁为纽带,把本土“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挖掘出来,把毕业大学生、退伍军人、进城务工人员、在外创业成功人士等群体请回来。要夯实人才服务保障,加强对返乡入乡人才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形成乡村集聚人才的强大引力,让更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进入乡村、服务乡村、留在乡村。能人多起来、智慧聚起来、力量强起来,才能更好带领广大群众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挥动乡村振兴育才“指挥棒”。治国经邦,人才为急。发挥人才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和“领头雁”作用,对于带动农民群众更坚实走好致富路、走上乡村振兴康庄大道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尊重乡村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人才,实施差别化培养措施。要加强院校人才培养力度,对普通高校、职业学校、成人教育单位、培训机构等提供多方面支持,明确培养目标,全力培育农业技术人才、经营人才、创业人才、服务人才。要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探索农民夜校办学模式,实行培训内容由农民“点单”、培训模式由农民“点选”、培训师资由农民“点将”,造就一支高素质“新农人”队伍。要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面向农村实用人才的信息服务机制,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城乡贯通的农村人才市场体系,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主体多元、分工配合、形式多样,才能形成人人参与乡村振兴、人人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敲好乡村振兴用才“定音鼓”。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队伍既要会“引”,也要善“育”,更要会“用”,把人才放在最能发挥特长的岗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才能为人才的后续发展注入更加持久动力。要构建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依托本地特色资源、优势产业,搭建政策扶持、创业发展、投资服务、融资对接等平台,让人才在合适的岗位上施展才华、贡献智慧、实现价值。要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对那些为农村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技能乡土人才,优先提供农业开发项目、农业贷款、技术支持和生产物资,有志向进入村“两委”班子的优秀人才,可列为基层后备干部重点培养对象。要健全完善容错纠错机制,给予人才更多的包容和关怀,使他们能够在岗位上放开手脚,大胆开展工作,最大限度发挥撬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人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驱动力,只有谋事有舞台、干事有机会、成事有空间,方能推动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