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开展外贸企业职业技能培训专项行动
帮助企业稳岗位少裁员
外贸企业职业技能培训专项行动
今年4月初以来,浙江省金华市已有26家企业参加技能培训活动,培训员工712人,参加培训的企业全部取消裁员计划。预计年内培训员工25万人次以上,覆盖50%以上外贸企业。
受疫情全球蔓延影响,金华市外贸企业订单急剧下滑,部分企业无单可做,用工需求显著减少,大量劳动力闲置,稳就业压力较大。
调查显示,金华市983家产值千万元以上外贸企业中,有294家企业采取休假等隐性裁员举措,涉及员工24267人,另有198家企业有裁员计划。
为此,金华市开展外贸企业职业技能培训专项行动,鼓励企业利用订单空窗期举办技能培训班,培训闲置劳动力,减少裁员数量,稳定社会就业。
1
改革引路 企业开班
放宽政策门槛,金华市对外贸企业组织技能培训实行“备案免批”,企业只需报送培训申报表和培训实施方案,经当地人社部门备案后即可马上开班。
突破以往企业自主培训不能享受政策补助的限制,金华市给予企业培训30元/人/课时、最高不超过800元的培训补助;突破员工培训补助只能享受1次的限制,将每人每年培训补助享受次数提高到3次,即每人次最高可拿到2400元的培训补助;同时,突破企业不能发放培训证书的限制,明确由企业对培训人员进行自主结业评估,并发放培训合格证书。
截至4月22日,金华市人社部门已备案通过企业培训班715期,共计1.7万人,企业自主培训积极性显著提升。
强化事中事后监管,金华市建立培训质量检查制度,以各县(市、区)为单位组建检查组,开展交叉检查,要求对企业培训时间不超过4天的至少检查1次,培训时间4天以上的检查次数不少于2次。
对检查中发现消毒通风、体温检测、保持安全距离等防疫措施不到位的,一律中止培训;对随意删减培训内容、日常管理松散、不执行学员考勤制度等情形,酌情扣减当期培训补贴资金,并责令限期整改。截至目前,已组织交叉检查31次,发现并整改问题19个。
开展全程指导服务,金华市组建重点外贸企业服务专员队伍,对开展培训的企业提供“一对一”上门指导服务,包括会同企业共同制定培训方案,帮助企业快速通过备案,确保迅速开班培训。
在企业培训过程中,实施“一企一员”制度,动态掌握企业培训情况,及时解决问题难点。
金华卓远实业公司新采购了一批五轴联动机床,拟组织员工培训,但因设备没到货无法开展,服务专员帮助联系有相关设备的技工院校,组织员工到院校开展先期培训,有效满足企业需求。
2
效果导向 学有所用
“校企联办”引入优质师资,金华市抓住学校尚未复学、教学资源闲置的时机,组织外贸企业和学校对接,以“校企联办”模式,解决企业自主开班经验不足、师资缺乏等问题。
金华电机实业公司会同金华技师学院,开设金华市区首个企业员工技能培训班,由学校负责方案制订、师资准备、结业考核等,企业负责场地提供、课程设置、人员管理等,培训效果较为理想,受到员工一致好评。
截至4月16日,金华市已开班的26期培训中,采用校企联办模式的有22期,占比达到85%。
量身定制顺应企业需求,金华市根据企业自身特点,量身打造以实操为主、理论为辅的培训课程,要求安排50%以上的实践操作课程,由车间主任、班组长、技术能手等手把手指导。
北辰电机公司采取“以工代训”的培训模式,在生产车间实地操作演示,让学员实践体验,有效提升职工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效率。
弹性培训破解工学矛盾,为解决企业工学矛盾问题,培训时间由企业根据生产实际灵活确定,每期培训时间可相对较长,中间如有生产任务或者紧急情况,报备后即可变更课程,鼓励企业利用订单较少的时间段开展培训。
金东区万得福公司在提交培训备案申请后,由于临时接到加急订单,导致无法按时开展培训,人社部门及时调整了培训课程安排。

3
补贴直接打到企业账户
培训资金“以训直补”,金华市设立2亿元行动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扶持外贸企业开展项目制技能培训,通过“以训直补”的形式,减轻外贸企业用工成本,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同时,为确保资金发放安全,金华市制订了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规定资金采取先开班再核算后拨付方式。对企业在资金申报、使用管理中弄虚作假骗取补助的,依照国家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参加培训的员工实行实名管理,金华市建立职业技能培训信息平台,参训人员以身份证或社会保障卡等实名信息报名注册,防范企业虚报冒领、重复申领培训补助。
同时,建立线下资金发放检查制度,由各级人社部门会同审计、财政人员组成检查组,对培训企业进行不定期检查,确保培训资金发放安全。
申领补助“零跑直享”,金华市实施技能培训补助申领一件事改革,建立技能申领经办平台,人社部门通过提前归集相关数据事项,实现培训各阶段数据实时共享,提前确认补贴资格、提前核算补贴,自动生成《企业技能提升补贴申领表》,经企业确认无误后,直接将补贴打到企业账户,确保企业第一时间拿到培训补贴。
来源:金华市人社局、技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