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78-55601

联系方式

地址:总院:北京大兴亦庄开发区景园北街2号中骐美东产业园A座207 厦门分院: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嘉禾路21号新景中心A栋2202 新疆分院: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光明路59号时代 广场A座三十一层31A-0799
电话:

聚焦就业
首页 > 新闻资讯 > 聚焦就业 >

开发新岗位、扩大招聘规模……厦门多举措力促毕业生就业

发布时间:2023-07-21    阅读次数: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


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

健全就业促进机制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今年以来,厦门市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强化供需有效对接,加大重点人群就业帮扶,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创业、人才引进和培育、重点行业和企业用工保障等工作。



近期

厦门市人社局及相关部门

联合厦门日报社

共同推出

齐心协力促就业
多措并举引人才

系列报道

聚焦厦门市就业、引才举措


本期

带大家了解

科研助理岗位开发

国资委招聘扩容

等相关就业举措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开启“加速跑”。市国资委坚定扛起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指导督促市属国有企业扩大招聘规模、提供优质岗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与就业扩容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


增设多场国资国企专场招聘会,提前半年完成“接收高校毕业生人数不低于去年”的目标任务,实现“新增岗位不少于50%比例用于面向应届毕业生”的任务要求……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各部门大力支持和各市属国有企业共同努力下,市国资委坚持落实政策调控稳就业与推动市场资源配置促就业两手抓,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加密招聘活动

国企组团纳新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6月30日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推进视频会议暨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推进会会议精神,市国资委组织增设多场专场招聘会。7月6日,市国资委在集美大学2023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校园招聘会暨实习生招聘会上开设国资国企专区,组织建发集团、路桥集团、市政集团以及刚组建成立的特区建投集团等国企参与,现场所提供的就业岗位可吸纳就业人数近300人,不少展位前排起长队。


7月14日,“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暨国资国企专场交流会在厦门人才市场举办,包括国贸控股、象屿集团、翔业集团等所出资企业及其下属企业组团纳新,40家国企、上百个优质岗位“一站式”汇齐,为毕业生充分就业再添一把火。


及时掌握就业政策和招聘信息,指导所出资企业积极谋划各类招聘引才活动,今年以来,市属国有企业及其下属企业累计举办招聘会700余场,面向应届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1900余个。


值得一提的是,在市国资委的引导下,各家国企根据岗位需求科学合理设置招聘岗位条件,破除唯名校、唯学历、唯帽子等现象,不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本企业实习期限等作为限制性条件,积极开拓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




加大挖潜力度

撬动企业扩大需求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也是企业发展的生力军。市国资委充分发挥厦门市国资系统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督促落实作用,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现阶段国资国企人才工作重点抓实抓细,指导督促所出资企业提高政治站位、加快政策性岗位招录进度,并对工作目标、任务措施和责任分工逐项细化。


一方面,市国资委把人才及就业工作纳入2023年国有企业党建综合考评指标和主体责任检查要点,与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挂钩,压紧压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责任。另一方面,落实增人增资政策,加强惠企拓岗政策宣导,指导国企用好用足支持吸纳就业奖补各项政策,通过采取扩大有效投资、超前储备人才、发挥产业链带动作用等务实举措,撬动企业扩大需求,有效挖掘招聘规模空间,切实提高招聘数量和质量。


截至目前,市国资委各所出资企业累计发布招聘岗位数较去年全年发布岗位数超出600余个,并实现《厦门市促进2023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十条措施》(以下简称《十条措施》)中“新增岗位不少于50%比例用于面向应届毕业生”的目标任务。同时,市国资委各所出资企业上半年累计招收应届高校毕业生超2600人,相比去年同期超出1000余人,甚至比去年全年招收人数超出50余人,提前半年实现《十条措施》中“接收高校毕业生人数不低于去年”的目标任务。




加强提前谋划

持续深化“国资骐骥”系列活动

在统筹国资系统2023年全年招聘工作的基础上,市国资委正积极指导国有企业及早谋划招收2024届高校毕业生,提前提供一批优质就业岗位。


下一步,市国资委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继续加强与市人社局等部门密切合作,指导所出资企业创新市场化人才招募机制,持续开展“线上+线下”招聘,通过直播带岗、校园招聘等形式,加大高校毕业生招聘力度,做好专业人才引进和后备干部储备工作。同时,持续深化“国资骐骥”系列活动,推动校企合作及人才交流,深化产学研深度融合,围绕产业布局建设一批就业实践基地,探索建立博士后工作站,推动就业创业与科研创新。



相关

优化保障

吸引高校毕业生留厦就业


市属国企通过优化保障,解决就业难点,不断提升高校毕业生择业、就业意愿,吸引高校毕业生留厦就业、安心成才。


加大住房保障。象屿集团、翔业集团等国企配备员工公寓,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免费拎包入住保障。


加大资金保障市国资委推动所出资企业对标对表市场水平,实行富有竞争性的薪酬策略,鼓励结合实际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设置优秀人才奖励资金和津贴,通过适当上浮基本工资的方式,进行小额度、长时效的奖励,更好地吸引人才就业发展。


加大政策保障。市国资委大力开展来厦就业人员补贴申报工作,通过解决毕业生落户、申请生活补助和住房补贴等方式,增强国有企业招聘吸引力。




又到一年毕业季,未来想从事科研工作的毕业生,当科研助理是非常合适的“第一站”。


近段时间以来,市科技局充分发挥火炬高新区、科技计划项目和创新基地平台的引领作用,第一时间制定《关于做好2023年科研助理岗位开发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推动科研助理岗位开发,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通过开发科研助理岗位,我市正在将庞大的、充满创新活力的毕业生“供给”,与日益活跃的创新活动对人才的“需求”相结合,不断激发城市创新活力,助力厦门建设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积极拓宽科研助理岗位渠道

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已经成为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方式。一大批毕业生走进院所、高校、企业,成为科研助理,他们勇敢追梦、积极探索,在工作中催化创新、提升自我。近一个月以来,加大岗位开发、拓宽发展路径、完善长效机制……市科技局各处室齐出动,投入科研助理岗位开发落实工作,积极发动各创新主体尽可能新设科研助理岗位。


今年年初,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安排了两名车辆工程专业的优秀学生,到海拉(厦门)电气有限公司研发部门实训,将企业实际应用与课堂专业知识相结合,顺利完成了他们的毕业设计和论文。由于这两名学生在实训期间的良好表现和潜力,海拉电气已将他们录用至科研助理岗位。“我们与福州大学、华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等都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海拉电气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企业发布的14个科研助理岗位,目前已全部招满。


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市正结合实际,扩大科研助理岗位规模,发挥各类创新主体主观能动性,创新方式方法,积极拓宽科研助理岗位渠道,在今年8月底前新开发一批科研助理岗位,采取签订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等方式,最大限度吸纳2023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


根据《工作方案》,我市将依托各类科技扶持政策拓宽就业渠道,鼓励获得研发费用补助、生物医药产业扶持资金的企业、市属高校院所、技术服务机构等各类科技创新主体创新工作机制,采取多种方式新设科研助理岗位。


形成校企资源互通有效渠道

近日,嘉庚创新实验室充分利用原有招聘渠道,并创新招聘方式,或通过线上“云端访谈”,以互动问答方式带求职者走进实验室身临其境地感受实况;或参加线下招聘活动,走进高校,深化校企合作,形成资源互通的有效渠道;或通过提供培训、实习、就业等多种机会和资源支持,与在校生建立情感联系,赢得了不少的“忠实粉丝”,扩大了实验室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积累了新生代人才储备和创新资源。截至7月,嘉庚创新实验室科研助理岗位吸纳2023应届高校毕业生19人,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这是我市积极推进科研助理岗位开发的一个生动写照。近段时间以来,市科技局及各相关行业协会通过微信公众号、官网、QQ群、微信群等多媒体广泛开展科研助理相关政策宣传,全市各相关企业、单位则充分利用线上线下专场宣讲会、校园双选会、主流的第三方招聘网站等招聘渠道发布用人需求。


厦门特宝生物近期启动了新研究项目,通过校招及各网络平台渠道已招聘科研助理超过160人;厦门赛特勒电子有限公司通过雏鹰计划在年初招收了一批实习生,在多个校园招聘会中共录用12名应届毕业生;厦门龙胜达照明电器有限公司设立6个岗位已全部招满……截至7月15日,市科技局已落实科研助理726人,涉及企业、科研院所、实验室等110家机构。


近日,市科技局还联合市人社局,面向我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等科技创新主体,在人才网等招聘平台设立2023秋季毕业生云端招聘会——国家级高企专场,为企业提供招聘服务,鼓励企业开设科研助理岗。



扶持政策保障队伍建设长效稳定

科研助理是保就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手段,也是深化科技管理改革、构建与科技计划相适应的专业化支撑队伍的重要举措,更是提升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根据《工作方案》要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及我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将发挥引领带头作用,尽可能多地开发科研助理岗位,积极吸纳2023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参与科研相关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市科技局针对申报2023年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的单位,如设置科研助理岗位吸纳2023年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将优先予以支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经费中,“劳务费”科目和结余资金均可用于科研助理的劳务性报酬、社会保险补助和住房公积金支出。


对于国家、省、市在研科技计划项目的承担单位,以及省实验室、各级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孵化器、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等创新平台依托单位,都鼓励设立科研助理岗位。


此外,我市各相关单位还将加强对科研助理岗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完善科研助理队伍建设长效机制,逐步建立起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能进能出、流动顺畅的科研助理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