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培训考核评价难”的痛点难点
四川省泸州市人社局日前联合文化旅游部门,探索开发非遗项目培训合格证书,将职业技能培训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与发展有机结合,为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和贫困劳动力脱贫致富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认真遴选培训项目,泸州市将全市范围内的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排查,排查出技术相对简单,吸纳贫困劳动者多的项目。全市目前共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173个,其中,吸纳贫困劳动者50人以上就业的项目4个。
开发培训合格证,泸州市人社局与市文化旅游局一起组织相应专家,深入到每个吸纳贫困劳动者多的项目进行调查,梳理每个项目工艺流程以及关键点和技术难点,编写培训工作手册。
组织培训并推荐就业,泸州市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企业对在职职工通过岗前培训、在岗培训、提升培训等多种形式对照培训工作手册开展培训。组织区县通过农村转移劳动力、贫困劳动者等重点就业群体对照培训工作手册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后通过考核合格的介绍到相应非遗项目企业工作。
及时发放培训补贴,泸州市对企业职工以及农村转移劳动力,贫困劳动者经培训通过区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文化旅游部门组织考核的,按规定发放培训补贴。
目前,泸州市已经成功开发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南雀舌茶鲜叶采摘等培训合格证项目1个,该项目可吸纳劳动者就业5000余人,其中贫困劳动者60余人。
未来,泸州市人社局还将开发分水油纸伞、宋氏糖果传统制作技艺等多个非遗培训项目,满足企业和劳动者的多样化培训需求,不断提升培训服务能力和质量。
来源:四川省人社厅、技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