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78-55601

联系方式

地址:总院:北京大兴亦庄开发区景园北街2号中骐美东产业园A座207 厦门分院: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嘉禾路21号新景中心A栋2202 新疆分院: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光明路59号时代 广场A座三十一层31A-0799
电话:

技能鉴定
首页 > 新闻资讯 > 技能鉴定 >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人社局局长杨光谈技能人才培养

发布时间:2020-06-02    阅读次数:

文丨中国劳动保障报记者 赵泽众


技能人才是推动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光多年关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他认为,在从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跃升的关键时期,要想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跨越转型,一支拥有现代科技知识和创新能力的技能人才队伍必不可少。



“受疫情影响,国内就业形势较往年更加严峻,加快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是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的重要一环。”杨光表示,在他调研产业发展,特别是制造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和基层普遍反映一个问题,就是技能人才队伍不能完全适应建设制造强国的要求。“在总量上,技能人才长期供不应求,特别是高端新兴产业技能人才缺口较大,难以满足发展需要。在结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技能人才占比较低,仅有两成。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产业转型和新动能培育。”

为了加强技能人才培养,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天津市近年来不断进行探索。2019年,在“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基础上推出了升级版--“海河工匠”建设政策,重点对“海河英才”提出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升级完善。“海河工匠”建设政策充分发挥企业主阵地作用、职业院校重要作用、培训机构补充作用,从利用企业开展培训、培养和引进企业高技能领军人才、鼓励企业开展多样化培训、实行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完善奖励激励机制、强化服务保障六方面构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体系,实现职业技能培训与经济发展方向相一致、与产业布局相一致、与企业需求相一致。

杨光介绍,“海河工匠”建设政策实施一年多来,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一是注重利用企业资源,充分发挥天津老工业基地的优势,遴选了一批设施设备先进、技术水平领先、行业影响力较大的企业培训中心,认定为企业公共实训基地,鼓励企业在开展职工内训的同时,面向社会提供公共实训服务。

二是注重供需结构调整,以企业认可、市场认可为标准,鼓励企业结合需求,量体裁衣开展培训,形成了学徒培训、名师带培、大师引领的梯次式培养体系。

三是注重政策融合创新,系统集成天津技能人才培养政策,解决政策碎片化的问题。创新项目定制培训、专项特色培训等培养模式,构建了工程技术领域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通道。

四是注重打造品牌效应,通过命名一批“海河工匠”培训基地,评选表彰十大“海河工匠”,进一步丰富和打造了“海河工匠”的高技能人才特色品牌,持续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社会风尚。

截至今年4月底,天津市通过深入实施“海河工匠”建设政策,支持企业自主确定培训项目、自主评价培训效果,自主开展等级认定,累计认定了205家企业培训中心,以及一批公共实训基地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授权一批企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

在杨光看来,建设制造强国,打赢国际产业竞争,必须聚焦制造强国建设战略任务和重点领域,以增加职业教育供给、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完善职业院校管理体制为重点,深化技能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对此,杨光提出三方面建议,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一批普通院校向职业院校转型,扩大职业院校规模,同时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促进技能人才队伍总量不断增加;充分用好企业资源,创新完善企校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机制,培育壮大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促进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探索技工院校和职业院校归口管理,促进技能人才培养渠道更加通畅。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