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进一步加强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函〔2020〕75号),促进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尽早实现就业,近日,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省扶贫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的通知》,具体如何帮扶,一起来看看吧!

将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及时纳入就业帮扶
明确目标任务,全面开展帮扶。各地要高度重视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将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及时纳入就业帮扶,坚持重点关注、重点推荐、重点服务,建立健全覆盖就业创业全过程的帮扶机制,统筹调动各方资源,加强对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的关爱指导,以促进就业为目标精准施策,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全面就业到位。对有需求和就业意愿的其他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全面帮扶实现就业或组织到就业准备活动中。
实施保姆式服务,及时将好政策推送给每一人
精准摸清底数,实行台账管理。各地要将受疫情影响而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及时纳入政策范围,确保各项求职创业补贴政策落实到位。依托河北省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系统、河北省就业扶贫信息管理系统和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建立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数据库,做实工作台账,实施动态管理,做到人员底数清、就业需求清、帮扶举措清、求职进展清。对离校未就业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教育部门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在实名信息交接中,同步交接其帮扶台账,记录就业意向、求职区域、存在困难等情况,实施保姆式服务,及时将国家和省就业政策推送给每一位未就业的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把党和国家的重视和关心传递给每一位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
每月向每人推送3-5个精准岗位,并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
搭建就业平台,加强招聘服务。各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网站常态化设立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招聘专区,不间断提供岗位信息。用好线上线下各类招聘渠道,加密活动场次安排,地市以上城市充分发挥每月举办一次综合性招聘,每周举办一次专业或行业性专场招聘活动优势,为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提供小型供需对接活动。统筹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力量,为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加专业多元的网络招聘、远程面试、职业介绍等招聘服务。加强网上面试辅导,帮助他们解决网上求职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指导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选准岗位、尽快签约,切实提升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网上招聘的签约成功率。完善信息精准推送机制,通过短信息、微信群等,每月向每名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推送3-5个符合其需求的针对性岗位,并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对有异地求职意愿的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依托地市以上城市综合招聘,组织跨地区服务协作和岗位共享,为其求职提供便利。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依法查处虚假招聘、违规收费、求职贷等侵害毕业生就业权益的行为。

有需求就给培训,还可享培训补贴和生活费补贴
提升就业能力,强化指导培训。各地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活动,为每名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确定一名职业指导师,讲解就业形势政策、职业规划、求职技巧等,加强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各类就业创业服务项目要向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倾斜,运用学徒培训、技能研修、以工代训等多种模式,对有培训需求的全部纳入培训计划,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和生活费补贴。对有创业意愿的全面纳入创业培训,指定创业导师全程跟踪指导,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免费场地等支持政策,提高创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率;对有见习需求的全员纳入见习安排,提供能够发挥其专长的见习岗位,增强就业竞争力,并优先推荐见习单位留用。鼓励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根据专业特点设置职业领域赛项。
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作为就业援助重点,优先提供岗位、优先推荐录用
拓宽就业渠道,突出重点帮扶。各地要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作为就业援助重点,实施结对帮扶、包干到人,优先提供岗位、优先推荐录用。国有企业招聘、科研助理岗位吸纳、“三支一扶”“特岗教师”等基层服务项目招募,要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事业单位可拿出一定数量的岗位招聘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可通过公益性岗位进行临时性安置。将离校未就业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全部纳入实名制服务,列出就业需求清单、帮扶清单,量身定制求职计划,实施“一对一”帮扶。充分发挥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机制作用,受援地要将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信息提供给支援地,积极争取支援地将其纳入就业政策扶持范围,项目建设、企业吸纳等岗位优先录用。
来源:河北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