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
湖北遭受疫情冲击,
为确保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全省人社系统强化就业扶贫,
促进贫困人口就业增收,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来看孝感和随州的做法——
孝 感
12.8万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
孝感市克服疫情影响,以“六个一批”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6月上旬最新数据显示,该市已实现贫困劳动力就业128285人,比2019年该市贫困劳动力就业总人数超出7267人,初步实现贫困劳动力就业“不降反升”目标。
▲就近就地留一批。该市各乡镇政府大力支持扶贫龙头企业复工复产,对按规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的企业,给予2000元/人的吸纳就业补助。目前,已发放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奖补资金65万元。
▲牵线搭桥招一批。发动乡镇、村积极组织贫困劳动力参加专场招聘会40余场,吸引7529人次参加,共有1819人达成就业意向,其中贫困劳动力405人。
▲“点对点”输出一批。开展“东部省份支持湖北劳务协作”专项行动,从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山东、广东、天津、沈阳等地收集门槛较低的工作岗位15802个,帮助1467个贫困劳动力找到合适岗位。
▲“扶贫车间”就业一批。加大扶贫车间扶持力度,确保有就业能力、就业愿望的贫困家庭至少1人实现就业。该市认定“扶贫车间”159家,已有143家“扶贫车间”复工,吸纳就业4147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617人。
▲技能培训转岗一批。对有意愿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贫困劳动力,组织有针对性的定向培训。贫困劳动力武玉枝今年1月份参加了孝昌县就业局就业训练中心在卫店镇开办的免费服装缝纫培训,5月12日,由县就业局推荐到武汉市长锐服装公司工作,每月工资6000元。大悟县利用“中国职业培训在线”“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等线上职业技能培训平台,组织线上理论培训211人次。
▲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一批。该市将光伏产业收入的80%用于开发公益性岗位。目前,该市共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6277个,其中兜底保障“六大员”就业5724个,落实公岗补贴1743.27万元。应城市在原有公益性岗位的基础上,结合疫情防控需要,增设保洁环卫、防疫消杀、巡查值守等临时岗位,安置158名贫困劳动力就业。
该市明确,对剩余少数计划外出就业但未就业的贫困劳动力,由孝感各地人社部门进行包保,因人施策,确保6月底前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全面就业。
随 州
“‘扶贫车间’给了我希望”
“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后,扶贫车间恢复运转了没?”在随州市随县新街镇博亿工贸有限公司,随州市人社局找到了答案——

50多名制衣工正在扶贫车间忙碌地工作着,伴随着电缝纫机哒哒运转的声音,51岁的村民老何正麻利地将一叠叠工装牛仔裤码放整齐。她说,自打丈夫生病后,挣钱养家的担子全都落在了她的肩上,通过新街镇人社服务中心的介绍,她来到扶贫车间上班,每月有近2600块钱的收入。老何感叹道:“有了稳定收入,心里也踏实多了!”
34岁的李娟说:“正月后,由于疫情影响,原来打工的服装厂停产,几个月没有收入来源,挺着急的。直到在扶贫车间重新上岗,是心里的大石头才落地。”现在,李娟每天将孩子安置好后,就来车间做缝纫工,工作紧张而充实。心灵手巧的她在扶贫车间每个月能挣到3500元。李娟表示,虽然比不上去沿海地区打工收入高,但是在家门口就业,地里的农活、家里的老人孩子都能照顾上。
“我们将生产环节中简单易学、用工灵活的生产环节转移至乡镇扶贫车间,设立生产加工点,既降低了用工成本,又能帮助留守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博亿工贸有限公司负责人杜晓春介绍道。

这家以生产劳保用品为主的企业,包括胶皮手套、工装服等十几个品种,主要出口欧美。近年来,该公司积极参与就业扶贫工作,面向当地提供就业岗位达100个以上。疫情趋缓后,在当地人社部门的帮助下迅速复工复产,目前已复工120余人,有23名是当地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
复工复产以来,随州市人社部门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统筹抓好稳就业、保居民就业和就业扶贫工作,摸清贫困劳动力需求、了解扶贫车间复工困难、宣传就业奖补政策,“点对点”帮助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返岗8397人次。
来源:湖北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