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78-55601

联系方式

地址:总院:北京大兴亦庄开发区景园北街2号中骐美东产业园A座207 厦门分院: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嘉禾路21号新景中心A栋2202 新疆分院: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光明路59号时代 广场A座三十一层31A-0799
电话:

地方新闻
首页 > 新闻资讯 > 地方新闻 >

陕西省:培育打造职业技能硬实力 全力以赴稳就业保就业

发布时间:2020-07-10    阅读次数:

陕西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期间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稳就业工作,大力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截至目前,全省培训79.7万人次。



稳就业 保就业

发挥提升行动“蓄水池”作用

一是注重创新,陕西省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应对疫情影响,突破目录清单,各类企业均可组织线上培训享受补贴,补贴标准提高30%,全面开展线上培训,上半年已培训56.71万人,3654家企业受益。大力支持企业职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支持紧缺工种培训,补贴从单一的五个等级标准,调整为1000余个工种分别按五个等级确定,共制定5000多个补贴标准,实现了补贴标准的差异化、精准化,并对制造业、餐饮业等紧缺工种补贴标准上浮30%,高级工以上补贴标准上浮50%。加大稳企稳岗力度,迅速开展以工代训,将承担疫情防疫任务和承办十四届全运会的企业职工全部纳入以工代训。各地边细化政策,边组织以工代训,政策实施半个月以来,参加以工代训2949人。

二是突出重点,优先培训三类群体。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期间高度关注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量身打造培训模式,优先组织培训。将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行动纳入省政府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行动,遴选20所优质技工院校的83个特色工种,走进高校校园组织大学生参加技能培训。农民工参加百日免费线上培训补贴标准与就业率挂钩,实行阶梯式培训补贴标准,每班培训就业率低于10%的,不予补贴,有效提高就业率。目前参训农民工6.4万人,其中,榆林市就业率达到95.8%。成立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协调小组,依托陕西省退役军人教育培训联盟,精准提高退役军人职业竞争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是优化服务,成立“千人服务团”。疫情期间,由人社部门牵头,联合财政、国资监管等部门和技工院校组成“千人服务团”,主动对接企业,宣讲政策、提供咨询、协办业务、回访情况、调查研究,为4000多家企业组织线上培训疏通堵点,提供全过程服务,架起企业和政府之间的“连心桥”。以工代训政策出台后,我们强化“千人服务团”服务能力,帮助企业充分享受以工代训优惠政策。



提技能 助脱贫

发挥提升行动“加速器”作用

一是开展县校合作,组织所有涉贫96个县(区)人社部门与74所技工院校签订207份县校合作协议,培训贫困劳动力3852人。

二是引导技工院校服务脱贫攻坚大局,深入贫困村镇,招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开展学制教育。目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在校生22992人。

三是宝鸡“技能+”培训,紫阳县产业就业融合培训,白河县“产业+就业+创业”培训,融培训就业于一体。

今年5月,“紫阳经验”入选“全球首批100名最佳减贫案例”并名列榜首。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以来,已培训贫困劳动力10.85万人。



抓基础 建队伍

发挥提升行动“发动机”作用

一是实施技工教育“强基行动”,依托提升行动支持建设一批优质技工院校和优质专业,建立“名校+”制度,将技工院校强基项目纳入陕西省重大项目发展规划,支持重点产业发展。

二是拿出1.3亿元,建设10个国家级、40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0个国家级、40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动技能人才队伍发展。

三是充分发挥技能竞赛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以赛促训、以学强赛。拿出2300万元备战第四十六届世赛。

陕西深入推进技能提升行动,突出加强以工代训,力争全年培训90万人次,支出专账资金15亿元,发挥专账资金作用,守住保就业底线。


来源:陕西省人社厅、技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