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形势发生积极变化。
如何让自己在瞬息万变的就业形势下立足,如何让自己成长为企业亟需的高技能人才,成为各行各业劳动者最关心的事情。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技能人才评价旨在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养进行客观反映,它对劳动者的应聘、晋升及职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也有着发挥着独特作用。此外,随着政府“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退出目录工作的圆满完成,以国家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为核心的多元化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正式确立,相关规章制度正日趋完善。
如何对技能人才进行科学、客观、标准、专业的评价,成为影响技能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
目前,市面上各类证书层出不穷,如何正确分辨这些证书是否对自己有用,成为劳动者们的迫切需求。为此,欣科普针对市面上常见的各类证书进行整理归纳,并将这些证书梳理成五个种类。 基本定义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是对从事某一职业必须具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分为从业资格和职业资格。
就业准入
根据《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相关规定,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到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劳动者,必须经过培训且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后,才可以就业上岗。
职业(工种)范围
2020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印发《关于做好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退出目录有关工作的通知》(人社厅【2020】80号),除保安员、安检员、民航乘务员等7个职业(工种)外,分批进行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退出目录,并于2020年12月31日前完成全部工作。简而言之,原有水平评价类的国家职业资格已于2020年底全部退出,在2020年参与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并通过考核的考生仍可获取对应职业(工种)、对应等级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但从2021年起,凡是在退出目录内的职业(工种)均不再组织实施国家职业资格评价,不会颁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相关人员可通过经由人社部门遴选备案的评价机构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证书特点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封皮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资格证书”等字样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证书内页加盖发证机关和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印章。
基本定义
由人社部门公开遴选、备案的用人单位、社会培训评价组织、技工院校,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或评价规范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并由评价机构按照统一的编码规则和参考样式要求进行印制、核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评价机构备案制
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的主体是经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公开遴选、备案的评价机构(用人单位、社会培训评价组织、技工院校),具体备案机构公示查询网址为(http://pjjg.osta.org.cn/)。
证书特点
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拥有同等效力,可用于申报高技能人才、证书补贴、落户优待、子女教育优待等。但证书封面不再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资格证书”等字样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内页则是加盖“评价机构名称”或“评价机构名称+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专用章”印章。
注意:凡是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国家”等字样或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均为无效证书!!!
基本定义
是劳动者熟练掌握并应用某项实用职业技能的证明,表明劳动者具备了从事某职业岗位所必需的基本工作能力。
可就业的最小技能单元
专项职业能力是可就业的最小技能单元,不可再拆分,不划分等级,具有一定技术含量,掌握这项能力需要经过专业指导或相应的实操培训。
证书特点
专项职业能力是多元化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适用于就业需求量大,操作技能简单易学的就业岗位。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全国通用,用人单位可将其作为招聘筛选人才的标准之一。
基本定义
各行业协会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人才培养与考核活动,并为考核合格的学员颁发行业协会认证的证书。
证书效力
根据不同行业、不同职业(工种)的实际情况而定,证书效力由行业内各企业(用人单位)对该行业协会的认可程度决定。
整体来说,其证书效力是明显低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专项职业能力证书。证书样式
由各行业协会自行设计、印发,但证书封皮绝不允许出现“中国”“国家”“中华”等字样,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图样。
基本定义
由具备培训资质的组织机构根据市场需求,针对相应职业(工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并为完成的学员颁发对应的结业证书。
证书效用
结业证书必须由具备培训资质的组织机构颁发的证书才有效,但结业证书仅能证明学员参与过该职业(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且圆满完成对应课时的学习,无法证明技能水平和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