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府应建立就业专项资金,用于改善和扩大就业
改善就业环境,促进就业必然涉及到资金投入,在《就业促进法》颁布之前,有关于对再就业资金管理的规定,而这次颁布的《就业促进法》则把就业专项资金明确写入了法律,提升了其效力程度。《就业促进法》第十五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就业状况和就业工作目标,在财政预算中安排就业专项资金用于促进就业工作。就业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公益性岗位、职业技能鉴定、特定就业政策和社会保险等的补贴,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和微利项目的小额担保贷款贴息,以及扶持公共就业服务。
二、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
平等就业,反对就业歧视一直为社会所关注,因户籍、性别、病毒携带等原因遭到就业歧视的报道和案例也有很多,比如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歧视案就入选了"方正杯2006年中国十大影响性诉讼"。
《就业促进法》对于平等就业问题以多个条款作出了规定,其中第三条规定了基本的原则,"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除此之外,该法其他条款的规定主要是: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
三、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设立
为了实施促进就业的目的,《就业促进法》规定了很多大政方针,比如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发展国内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拓宽就业渠道等等。其中和老百姓比较直接相关的就是建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这是《就业促进法》的一大亮点。该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设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而且,明确规定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是公益性的,不得从事经营性活动,为劳动者免费提供服务。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主要为劳动者提供如下免费服务:(1)就业政策法规咨询;(2)职业供求信息、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信息和职业培训信息发布;(3)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4)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5)办理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等事务;(6)其他公共就业服务。
四、建立失业预警制度
建立失业预警制度也是《就业促进法》的一大亮点,现在我们有很多的预警机制,比如高温预警、灾害行天气预警、流行性疾病预警、突发事件预警等等,针对失业建立预警机制则是《就业促进法》在法律层面上的首创,该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失业预警制度,对可能出现的较大规模的失业,实施预防、调节和控制。比如因职工人数较多的大型企业的破产、公司的注销、或者单位裁员达到一定人数的,我认为都需要纳入失业预警机制的范围之内。
五、就业援助制度
我国建立有专门的法律援助制度,各地市也建立有自己的法律援助中心,对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等符合条件的案件中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对于就业提供援助服务这是《就业促进法》新提出的制度,也是该法的又一大值得关注的亮点。该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采取税费减免、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办法,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等途径,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
如,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应当优先安排符合岗位要求的就业困难人员。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重点帮助,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和公益性岗位援助。
所谓就业困难人员,按照《就业促进法》的规定是指:指因身体状况、技能水平、家庭因素、失去土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以及连续失业一定时间仍未能实现就业的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的具体范围,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规定。
就业困难人员可以向住所地街道、社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出援助申请,经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审核确认属实的,可获得就业援助。
六、城市有就业需求的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
法定劳动年龄内的家庭成员如果都处在失业状态,可想其生活是非常艰难的,对此,《就业促进法》做了具体的规定,该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采取多种就业形式,拓宽公益性岗位范围,开发就业岗位,确保城市有就业需求的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存在上述情形的城市居民家庭,可以向住所地街道、社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请就业援助。街道、社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经确认属实的,应当为该家庭中至少一人提供适当的就业岗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对于就业有哪些意义
第一、《就业促进法》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部重要法律。就业,不仅是每一位劳动者生存的经济基础和基本保障,也是其融入社会、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基本条件,因此,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关系到亿万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是社会和谐发展、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因此,促进就业是安国之策。
第二、《就业促进法》为我国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提供了法律保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问题,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借鉴世界各国成功经验,制定和实施了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减免税费等措施,积极扶持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通过定额税收减免、优惠贷款等措施,鼓励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和社会保险补贴等措施,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帮助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第三、《就业促进法》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劳动保障法律体系。立法是世界各国促进就业最普遍最重要的手段。在我国《宪法》和《劳动法》中都对促进就业作了原则规定,对促进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用人单位违反就业促进法法律责任是什么?
按照具体违反的法律规定承担相应责任,如果违反的法律规定没有相应处罚,你可以要求赔偿损失,如果没有造成损失,可以要求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