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78-55601

联系方式

地址:总院:北京大兴亦庄开发区景园北街2号中骐美东产业园A座207 厦门分院: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嘉禾路21号新景中心A栋2202 新疆分院: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光明路59号时代 广场A座三十一层31A-0799
电话:

技能人才
首页 > 新闻资讯 > 技能人才 >

从“尖尖角”到“映日荷花”——镇江市新型研发机构“四个转变”的探索路径

发布时间:2023-08-10    阅读次数:




建设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聚焦》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新型研发机构是人才集聚高地,也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重要试验田。2021 年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一些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中心城市也要着力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开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集中国家优质资源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国家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


近年来,伴随着一系列支持政策出台,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加速落地并稳步发展,在集聚高质量人才、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作用显著,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新生力量。


我国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现状如何?新型研发机构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方面有哪些可供借鉴的创新举措?如何更好发挥新型研发机构作用?


本期《聚焦》,我们共同关注。


——策划:本刊编辑部



从“尖尖角”到“映日荷花”

——镇江市新型研发机构“四个转变”的探索路径


肖晨帆 马弋 汤帅 童礼华


7月5日至7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多元化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给人才脱颖而出、尽展才华创造良好环境,江苏省镇江市委人才办、镇江市科技局围绕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和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专门召开座谈会,一位研发人员直言,“新型研发机构是联系科研和市场的黑盒子,只有体制机制理清楚,才能发挥最大效益。”


近两年,镇江陆续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22家,总投入超10亿元,新型研发机构为镇江重点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在镇江这方创新创业的福地上,新型研发机构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尖尖角”到“映日荷花”,从产学研合作的新形式到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镇江


锚定打造“长三角产才融合发展福地”、深入推进人才“镇兴”行动总抓手的镇江,其新型研发机构“四个转变”的探索,背后有着非常清晰且将长期坚持的路径选择。


从单向管理向双向服务转变


镇江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是镇江国家高新区与黑龙江省科学院共同成立建设的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围绕智能制造技术研发、电子信息开发、3D技术开发服务、机械设计开发服务、轻量化技术开发服务等开展技术转移和技术研发。从一片荒芜中起步,镇江智能制造研究院已经累计取得各类科技成果23项,获得各类知识产权总计56件,为省内外300多家企业提供自动化、智能制造等领域的诊断服务,签署技术服务合同超3000万元,引进海内外大学与科研院所一批高层次人才及团队10个,孵化科技企业8家,成为区域重要的智能制造产业科创高地。


“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关键是要发挥人才团队的作用,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在今年3月第六届“镇江高新区杯”创新创业大赛颁奖仪式上,镇江高新区科发局相关负责人分享了推进镇江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建设过程中的感触。


为有效破解新型研发机构在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及团队成员积极性调动等方面的难题,镇江高新区创新探索了“两委员两法人”运行模式。在机构设置上,设立由高新区管委会、合作高校院所组成的管理委员会,负责对研究院进行整体规划和管理,审议批准研究院重大事项,同时成立由国内外行业专家组成的技术专家委员会,负责会商研究院技术层面的重大事项。在运营管理上,同时设立事业法人和企业法人。事业法人主要用于承载新型研发机构购置的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企业法人由研究院核心人才团队控股,成立专业化的运营公司,具体负责研究院的技术服务、成果转化、平台搭建、项目孵化等业务,紧紧围绕企业提出的创新需求,积极开展高效率、市场化服务。


通过行政管理与技术管理的分离,固定资产与研发团队的分离,镇江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的人才团队卸下包袱、轻装上阵,直接面向市场承接技术需求、提供技术服务,一项项科技需求得到满足、一项项科技成果得到转化。伴随着研究院的发展壮大,人才团队也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好。


从面向企业向面向产业转变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为充分放大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创新服务功能,镇江一方面大力实行“揭榜挂帅”制度,鼓励新型研发机构与企业揭榜合作;另一方面,深入实施人才平台提升计划,引导新型研发机构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面向镇江“四群八链”产业体系,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把服务对象从单个企业延伸拓展为产业链条,推动新型研发机构植根地方主导产业的“大循环”。


江苏科技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专门从事海洋装备的研究、设计和开发,是经江苏省科技厅认定的新型研发机构。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是镇江“四群八链”产业体系中的重要一链。江苏科技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以镇江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为依托,面向华东地区的广阔市场,打造出了拥有以亚洲首台最高水平3D打印关键设备为支撑的华东地区一流的增材制造中心。近两年,研究院承担了省部级及以上项目43项,项目总经费2.7亿元,研发了LNG汽化器、多功能水面无人艇、薄板矫平机、涂装机器人、观察型和作业型水下机器人、船舶焊接电磁感应热处理系统等20余台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成果,与上海外高桥等国内知名船舶海工企业签订技术服务合同20多项,合同金额2200万元。


江苏科技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的成功,一方面,依赖于研究院在海洋装备领域的先进核心技术,另一方面,是人才团队充分面向本地市场、精准对接本地产业的结果。像这样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例子,在镇江还有很多,如镇江的下辖市扬中围绕电气产业,建立了华北电力大学扬中智能电气研究中心;下辖市丹阳围绕新材料产业,建立了江苏省(丹阳)高性能合金材料研究院;哈工大高端装备研究院搭建高端装备公共服务平台,服务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中澳人工智能研究院围绕大数据与机器学习、智能机器人与自动驾驶等创新方向,搭建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研发中心、人工智能实验室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从以才引才向引育并用转变


新型研发机构的人才团队来到地方创新创业,他们既是被引进的人才,也是引进人才的主体,在享受政策服务的同时,也肩负着为地方发展引进培育人才的使命。镇江市新型研发机构拥有员工近500人,其中全职研发人员近300人,占比超过60%。这些技术研发人员背后,拥有着丰富的高校人才资源。


为进一步激发新型研发机构引进人才的积极性,镇江市出台了柔性引才和社会化引才奖补办法,鼓励新型研发机构帮助地方招才引智,按引进人才的层次,可给予引才个人最高20万元的奖励。近年来,新型研发机构人才团队立足背后高校,充分挖掘高校人才“富矿”,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100多人。其中,北交大长三角研究院与国内外机构建立友好关系,引进科研团队7个,通过地方人才项目引进各类专家26 人。


在充分挖掘以才引才渠道的同时,镇江同步挖掘新型研发机构以才育才的作用,为镇江“四群八链”产业发展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技术人才。华北电力大学扬中智能电气研究中心,为企业量身定制研究生培养计划,建成“华北电力大学江苏研究生培养基地”,集聚了200多名研究生在镇江工作。镇江智能制造研究院与镇江市科技局联合开展智能制造领域人才培养的“青匠计划”,累计培训企业88家、专业技术人员420人。


“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为新型研发机构的持续发展壮大提供了智力支撑,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资源。”镇江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阐述了人才、新型研发机构、地方政府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从技术创新向产品创新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时强调,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据不完全统计,镇江市新型研发机构专利申请量440余件,授权专利数200余件。先后承担国家级重大创新专项18项,省市各类科研项目150多项,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


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关键是建立“研、用”协作体系,深度融合企业,促使研发成果不断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中“熟化”,把理论创新转化为实践创新,把技术创新转化为产品创新,让更多科研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我们通过直接投资或跟进投资等方式,投资新型研发机构及其孵化企业科技成果项目,形成政府资金+私人资本的研发模式,此外,对场地房租等也适度给予减免或补贴,为企业降低运行成本。”镇江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了镇江市激励新型研发机构人员创新创业的有关政策。


依赖于政府的大力引导、资源的积极导入,镇江市新型研发机构累计孵化科技型企业100余家。中澳人工智能研究院成功引进中外院士等顶尖人才项目落户,成功孵化5家科技型企业。南师大创新发展研究院招引入驻17个创新型企业,实现销售3000多万元。丹阳高创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引进省级人才团队,领衔创办丹阳慧创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公司成果“近红外脑功能成像系统开发及临床应用”获得了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最高科技奖“黄家驷生物医学工程奖”。丹阳高性能合金材料研究院引进扬州大学教授团队,建设材料科学检测分析评价中心、成立“镇江专博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引进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团队,成立3D打印材料及应用技术研究所和“丹阳层现三维科技有限公司”,年服务收入已超2000万元。


新型研发机构,基础是“研”,核心是“新”,根本是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推动“四个转变”,镇江有着自己的执着与坚守,通过一个一个具体案例推进路径创新,改革突破传统研发机构固有模式,以更加专业化、更加市场化、更加产业化的新型模式,为镇江高质量发展培育了新引擎。


从“尖尖角”到“映日荷花”,静待花开的过程,需要阳光的普照、雨露的滋润,更需要的一刻不停的悉心浇灌。面向未来,厚植科技创新优势和人才发展优势,镇江步履不停、奋力奔跑。镇江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强与国内外高校院所的深度合作,以新型研发机构为依托,更广泛地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共同在镇江这片“真江南”的热土上尽情释放创新智慧和创业激情,碰撞出新的科技火花,开辟出新的产业浪潮。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