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78-55601

联系方式

地址:总院:北京大兴亦庄开发区景园北街2号中骐美东产业园A座207 厦门分院: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嘉禾路21号新景中心A栋2202 新疆分院: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光明路59号时代 广场A座三十一层31A-0799
电话:

技能人才
首页 > 新闻资讯 > 技能人才 >

山东胶州:“三个一体化”打造开放引才新高地

发布时间:2023-08-11    阅读次数:


近年来,山东省胶州市充分发挥上合示范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优势,牢固树立开放引才理念,突出面向国际、服务产业、涵养生态,积极构建“三个一体化”人才发展格局,聚力打造国际人才交流合作枢纽。目前,区域人才总量已达到25万余人,其中引育省级及以上各类高层次人才87人。


青岛·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



推动人才引育一体化布局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宣布,中国政府支持在青岛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作为上合示范区核心区所在地,胶州市坚持人才工作服务国家战略,搭平台、拓渠道、链资源,着力突破县域人才引育“天花板”,不断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推动人才集聚发展。


——拓宽一线城市人才引进渠道。相较于一线城市而言,胶州市在城市能级、产业链条、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现实差距,难以形成人才虹吸效应。基于此,胶州市在北京、上海、杭州、西安布局了4家离岸创业港,通过“离岸孵化+胶州落地”的模式,构建起四港互联、产业互补、人才互动的孵化载体矩阵,累计孵化企业199家,引进外语、外事、外贸领域人才30余名,带动160余名外国留学生到上合示范区实训创业,“金发碧眼”线上直播带货已成为上合示范区独特的风景线。坚持“走出去引才、请进来对接”,创新开展7期“百家科创企业和百名高层次人才”上合行系列活动,共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128名专家教授、176名科创企业负责人走进上合示范区,推动总投资170亿元的42个人才科创项目签约落地。


2023年3月16日,举办“走近青岛·留在上合”来华留学生上合行活动。图为留学生参观青岛·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


——链接高校院所优质人才资源。“少高校、缺院所”一直是制约胶州人才集聚发展的短板,人才内生动力不足,基本依靠对外招引。近年来,胶州市坚持将“产学研”合作摆在突出位置,积极链接全国高校院所优质人才资源,最大限度发挥高校院所人才优势、科技优势,提升区域创新优势、发展优势。先后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5家高校院所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通过互派干部脱产挂职、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校友产业联盟、建设校内引才工作站等形式开展务实合作,推动青岛胶东航空交通研究院、上合国际应急医学技术装备研究院等10个校地校企共建新型研发机构落地。组织在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创新开设“优才聚胶”招录专场,重点引进了信息技术、金融贸易等专业化人才200余名。



实施资源一体化统筹


胶州市是青岛实体经济集聚区和重要的产业基地,41个国家行业大类中共有31个,规上工业企业927家,“专精特新”企业1611家,具有较强的产业基础,但存在着传统产业占比较高、新兴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企业有群山无高峰等问题。胶州市将“引进培育科技型上市公司”作为人才工作的动力主轴,积极探索引进一批高端人才项目、落地一批科技初创企业、带动一串新兴产业链条、培育一批科技型上市公司的人才赋能产业发展路径,推动人才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


——深化“以赛选才”模式。着眼于做好产才融合文章,胶州市深耕“人才+项目”一体化引进模式,将人才引育作为提升产业能级、促进产业发展的关键一环,从2021年起连续三年举办“上合全球创新创业大赛”,累计吸引海内外454个人才创业项目报名参赛,通过“以赛代评”模式遴选了11个金奖项目落地发展,每个项目给予200万元综合资助和1000万元股权投资,配套场所补贴、贷款贴息、发展激励等政策支持,以真金白银推动项目加速成长。在不断做强本土人才赛事品牌基础上,近年来胶州市先后承接了第四届中国航天创新创业大赛、首届中俄青年创新创业与创意大赛等国家级赛事,依托“国赛”平台引进一批国际化人才项目,形成具有上合特色的“以赛选才、以产聚才”发展格局。


——创新实施“拨改投”改革。为加速推动人才项目引进落地,胶州市率先探索实施了人才资金“拨改投”改革,将人才项目扶持资金由“财政拨款”改为“股权投资”,通过市场化模式对重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项目给予最高1亿元股权投资支持,对重点支持建设的新型研发机构同样给予最高1亿元股权投资,建立起“投入、退出、再投入”的资金循环利用机制,打破以往财政资金“撒芝麻盐式”扶持方式,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支持和培育新兴产业集群。依托“拨改投”胶州市先后引进了17个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推动一批半导体、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领域科技项目快速成长。特别是在半导体产业领域,实现产业链条“从0到1”的跨越。


——探索“金融助才”赋能机制。立足围绕“产业链”构建“人才链”,围绕“人才链”建强“资金链”,帮助人才初创企业突破资金瓶颈,胶州市创新“人才贷”金融产品,为人才企业提供最高5000万元纯信用贷款,同步配套贷款贴息补助,推动人才企业融资成本低至1%左右。目前已为11家人才企业落实贷款8600万元。探索设立人才企业上市培育库,将17家人才企业入库培育,提供全生命周期跟踪服务。其中,落地上合示范区的青岛能蜂电气有限公司仅用7天时间成功申请1000万元贷款,成为青岛市第一家获得“人才贷”企业,依托人才金融赋能企业迈上发展快车道,落地2年产值已超5亿元,获评为青岛市氢能与储能产业链“链主”企业。



落实人才发展一体化推进


胶州市陆域面积1324平方公里,拥有上合示范区、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两个国家级功能区,战略机遇叠加,要素资源汇聚,如何推动人才工作区域联动、协调发展成为当务之急。胶州市按照“上合策源、临空支持、胶州托底、全域联动”工作思路,统筹胶州市、上合示范区、临空经济示范区人才资源要素和人才工作力量,推动人才工作一体谋划、一体发展,全力涵养人才发展“大生态”。


——凝聚人才工作强大合力。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升格成立胶州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将38个市直部门、2个市属国有平台公司纳入成员单位,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的人才工作格局。深度整合上合全域各方面人才工作力量,牵头上合示范区、临空经济示范区、科技、人社等14个功能区和主管部门组建“策源专班”,建立联席会议、定期会商、专题调度工作机制,按照“两周一会商”原则,就人才引进、重要工程、重点项目进行头脑风暴、集思广益、商定举措,不断补齐人才工作短板,共同探索人才工作创新方向。


——打造特色人才生态组团。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胶州市依托“上合组织国家青年创业中心”“临空综保服务中心”“上合国际人才双创产业园”“少海国际科创城”等人才集聚平台载体,坚持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系统布局上合国际人才、临空产业人才、胶州人才双创、少海国际科创4大特色人才生态组团,推动全市人才要素资源互联互通互动,全力构建“宜居宜业”人才发展强生态。其中,位于城区黄金地段的上合国际人才双创产业园,通过人才住房与孵化载体同步谋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建成1000套人才公寓和3.8万平方米孵化空间,成为人才创新创业、居住生活的新地标。


——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聚焦人才政策供给、市场化服务保障、服务平台打造等方面,胶州市系统集成“才赋上合”人才政策,创新教育人才引进、头部企业人才奖励等政策。组建上合国大人才集团人才工作市场化主体,承接全市人才引育、双创孵化、平台打造服务。整合开发“人才e家”线上服务平台,探索开展人才政策无感化落实试点,实现人才政策“无形认证、非申即享”。推进建设上合移民事务服务中心、机场人才贵宾通道、半岛国际人才公园等,满足人才生活、出行、休闲所需,不断提升人才获得感和满意度。


(山东省胶州市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