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78-55601

联系方式

地址:总院:北京大兴亦庄开发区景园北街2号中骐美东产业园A座207 厦门分院: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嘉禾路21号新景中心A栋2202 新疆分院: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光明路59号时代 广场A座三十一层31A-0799
电话:

聚焦就业
首页 > 新闻资讯 > 聚焦就业 >

贵州毕节:创新推动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培训

发布时间:2023-03-28    阅读次数:

近年来,毕节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和毕节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人力资源开发和稳定扩大就业大局,以新技能拓展新就业新空间,有力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效匹配。




<

一、创新培训机制激活力

>


毕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业态新模式就业培训工作,人社部门牵头,调动发改、住建、工信、交通、商务等部门力量,推动出台了《关于做好新业态新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在培训范围、补贴条件、培训模式、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突破。

突出需求导向对市场急需紧缺,但暂未纳入国家新职业范围的培训项目,鼓励支持龙头企业、行业协会自定标准、自行培训、自主考核。

突出激励导向支持国有企业建立薪酬与技能挂钩机制。将通过美团、滴滴、顺风等企业平台提供服务的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培训补贴范围,按规定享受同等培训补贴政策,有效提升了新业态劳动者参训积极性。




<

二、创新培训方式提质效

>


针对新业态灵活性强、自由度高的特点,创新采取“线上线下结合、分级分类推进”的模式,全面提升培训质效。

实施主导式培训。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为抓手,通过公开招标、遴选方式,优选11家培训机构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围绕产业和市场需求,开展互联网营销师、直播带岗带货等新职业培训4600人次。支持市内职业院校开设工业机器人应用维护、健康与社会照护、现代物流等专业,培育学生1000余人。

实施社会化培训。鼓励企业结合岗位需求和人员类型,组织开展岗前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依托自有平台开展“互联网+培训”,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实践相融合的学习体系。2022年,“云上毕节”直播联盟结合旅游资源、农特产品优势等,积极开展市场化培训,共培育“十万级”粉丝以上网络达人183名,粉丝总数6414.7万人,其中“百万级”粉丝以上13人。

实施以赛促训。连续2年举办千村直播带岗大赛,开展“直播带岗”活动11046场次,吸引2700余万人次观看,成功培育培训2838名优质带岗主播,荣获省级劳务品牌称号。




<

三、创新监管服务促就业

>


坚持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导向,在强监管、优服务、促就业上下功夫,全力提升培训的实效性。

强化流程监管。落实定点培训机构进入和退出机制和“黑名单”制度,加大培训、评价、资金等全流程监管,严格落实质量管理要求。对企业自主开展的培训,建立抽样调查制度,确保培训就业真实有效。

细化服务管理。组织力量向辖区各类共享生活企业、物流企业及互联网企业开展点对点政策宣传,摸清新业态新职业企业底数、用工情况,精准对接培训供需。及时将参训对象全部纳入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实名制管理,将培训合格率和满意度纳入评估指标。

优化就业质量。建立培训就业挂钩机制,依托“毕节市全口径劳动力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实时向新业态行业推送参训人员求职信息,同步进行岗位推荐、职业介绍和就业指导服务,促进新业态供需资源有效对接。目前,毕节市共有快递服务、网约配送等新业态市场主体120余家,吸纳就业1.1万余人。



下一步,毕节市各级人社部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贵州省关于新业态新模式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大胆创新举措,推动新职业新业态培训方向更明、路径更宽、动能更强、基础更实、质量更好。一是健全完善新业态新模式职业培训政策措施,支持新业态企业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转业培训。二是主动对接和服务产业发展,将符合毕节市产业发展的新职业纳入补贴范畴。三是创新培训方式,支持鼓励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开设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的培训课程,科学确定培训机构和培训项目,深入推进实施“互联网+”培训模式,确保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取得实效。